|
|
||||
|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孙文盛向会议报告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跟踪检查情况。他表示,农村社会保障在完善制度、落实资金、扩大覆盖面和提高保障水平等方面有了新进展。全国人大农委于9月至12月组成三个调研组赴河南、福建、广东、海南等4省开展调研,并采取多种方式,共了解了全国17个省(区、市)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情况,经过调研认为,近一年来,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一定进展,但从总体上看,保障水平还较低... [详细] |
|
||
根据民工特点 尽快出台社保转移接续办法 报告总结了今年我国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至今年9月底,农民工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2464万人,比年初增加4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1563万人,比年初增加14万人;参加医疗保险4292万人,比年初增加26万人。针对农民工参保率低的问题,国务院有关部门已着手研究制定适应农民工特点的保险关系和待遇转移接续办法,使农民工在流动就业中的社会保险权益... [详细] 09年新农合参合率为94% 最高支付额达农民收入6倍 报告显示,2009年参加新农合农民达到8.33亿人,参合率为94%,比年初提高了2.5个百分点,人均筹资水平100元以上,农民次均住院补偿金额达到1200元,最高支付额达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6倍以上,实际住院补偿比从25%提高到41%,一半地区新农合住院补偿比在2008年基础上提高了5个百分点。明年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将达到150元,其中各级财政补助120元,农民个人缴纳30元。新农合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得到了一定缓解。与此同时,农村医疗救助水平也进一步提高。 [详细] |
![]() |
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仍薄弱 应落实“先保后征” 报告显示,截至9月末,全国29个省出台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实施办法,1200多个县(市、区)开展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1300多万被征地农民纳入了养老保障或基本生活保障制度。重庆市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了1982年以来已征地农转非人员的养老保险问题。厦门市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全市...[详细] 全国人大:社会保障制度设计要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 报告说,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建立的,制度种类较多。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中建议要重视制度之间的衔接。国务院有关部门非常重视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在工作推进过程中,注意了农村低保、新农保、新农合、农民工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等制度之间的衔接,朝着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整体效能的方向努力。比如,一些开展新农保试点的地区,将老农保与新农保进行了整合,许多地方完善了新农合报销与医疗救助的“一站式”服务。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详细] |
全国人大调研组在琼调研农村社保体系建设情况
张中伟在四川调研 川将试点新型农村社保 |
![]() |
孙文盛等到湖南调研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
![]() |
农委到青岛调研农村社保体系建设 3月19日至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王云龙一行,由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班开庆陪同,对我市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情况进行调研。[详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