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监督工作 > 工作监督

丛斌:重视农村医疗队伍建设 为农村医疗保障提供人才

浏览字号: 来源: 中国人大网 2009年5月5日 14:24:43

  中国人大网讯 2009423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情况的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丛斌审议时说,昨天听了国务院的报告,我觉得非常好。报告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报告中的措施、意义、目的,我都非常赞成。

  丛斌委员说,就我个人的理解,对关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谈三个问题。第一,关于医疗保障。我就这个问题,做过大量的农村调查,对农村医疗保障,国家投入8500亿,有的乡镇医院建设得不错,X光机和心电图等一般的物理检查设备都有,但实际执业人员的技术水平还不高,我们现在医学院校毕业的大学生有的到乡镇医院干不了活,对农村多发病、常见病没有深刻了解,甚至没有学过这些疾病的流行病学、诊断、治疗、临床观察等方面的知识,现在大学讲的课程也都很时髦,重点讲肿瘤病、内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对其他的病比如寄生虫病,感染性疾病、季节性的流行性疾病等,学得很少。所以在注重硬件建设的同时,也要同样重视农村医疗卫生人才的专门培养,要建立一个机制。我建议尽快在高等医学院校建立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体系。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以后,要有计划,每个省都有自己的高等医学院校,一并解决社区医疗和农村医疗的人才问题。现在城市社区医疗也涉及到这个问题,我到社区也进行过调研,他们也缺乏这些全科医生。上大学之前我做过赤脚医生,那时候赤脚医生就是拳打脚踢,内外妇儿、中西医结合全部都用,确实可以解决常见病、多见病,少花钱、多治病、不花钱也治病,发扬“一根针、一把草”的精神,那时候提倡勤俭节约,确实解决了很多问题。而现在农村的疾病谱发生了改变,但是我们的医学教育没有跟上去,这方面的人才缺乏。所以,解决农村医疗保障问题,不光是资金投入的问题,更大层面上是对农村所急需的实用性医疗人才的培养和教育问题。

  第二,关于养老保障。报告在第9页讲到加快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骨干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让更多的农村老年人享受到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福利服务,我觉得提得非常好,这是一个原则的提法。以居家为基础的养老制度怎么建设的问题我也做过调研。现在有的城市社区是这样做的,他们不建养老院,养老院的成本很高,要占耕地,还要有一套养老院机构设施。他们把养老办到家庭,因为中国有一个传统,老年人有子女在的时候,不愿意去养老院,觉得脸面上不好看。这样就把养老院搬到家庭,在家庭中享受家政服务、医疗服务、饮食服务等全方位服务,和养老院享受的服务是一样的。建立一个企业,以企业的形式建立一个服务机构,在各社区或者农村设置这样的服务机构,需要医疗,家政,饮食等方面的服务时,都有相关方面的专门人员上门服务,这样老年人基本上不离开家,与子女也可以经常团聚。老年人行动不便,生活不便的问题也都解决了,而且解决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就业。从城市社区覆盖到农村,政府应该建立这样的服务体系,这样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不必建豪华养老院,我调研的时候发现有些省的民政厅领导提出要在每个市建立两所超豪华高级的养老院,这本身就是形象工程,养老院要占地、要投入,还要建超豪华的养老院,还是那些有钱人去住,但是有钱人不必去养老院,这还是一个形象工程。要根据中国的国情,建立家庭式的服务体系,这样从伦理学上、感情上、实用上都有益,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服务效率。

  第三,关于农村的饮水安全问题。这个问题在报告中没有提到,我在几次常委会上小组会上提到过。农村的饮水安全问题,这个问题与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关系密切,因为饮水安全问题解决不了,农民的健康问题就受到极大的威胁,就会造成很多疾病的发生,还是医疗保障的问题。因此,农村的饮水安全问题,国务院一定要作为一个重点问题纳入系统工程去解决。
责任编辑: 刘静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