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为党的事业培养一批又一批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王兆国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11-01-21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回顾90年的风雨历程,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奋斗,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特别是近年来,我们有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奋力抗击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实现了全面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到建党100周年时,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将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同时也要看到,我们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然错综复杂,前进的道路仍然充满风险和挑战。特别是随着我国进入经济转型的加速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各类社会热点问题叠加出现,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青年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思维方式更加活跃、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利益诉求更加多样,在接触新事物、新观念过程中更容易受到不同思想文化的渗透和影响。面对当前国际国内的复杂形势,加强对青年一代的思想引导,大力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就显得尤为重要。

    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为什么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什么样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怎样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实施这一工程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也是事关这一工程不断深入发展的根本问题。

    一、深刻认识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只有培养青年才能开创未来。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江泽民同志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希望,未来的发展就有希望。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要从赢得青年、赢得未来的高度,抓好大学生的理论学习,在广大青年中培养一大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因此,着眼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一,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关系到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长期巩固。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一代又一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继承和发扬党的先进性,传承和实现党的纲领和主张,成为党的事业可靠接班人。同时,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长期巩固,离不开坚实的青年群众基础,既需要一批又一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成长和发展,又需要他们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把更多的青年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

    第二,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辛的探索,找到的一条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惟一正确道路。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中国的事情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来办,迫切需要有一大批掌握科学理论、深刻了解国情、勇于在实践中探索创新、对群众有深厚感情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前进道路上还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挑战,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道路,都需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去探索、去丰富、去完善,自觉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使这条道路越走越宽广。

    第三,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永葆生机与活力。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也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开创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并在这一进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就需要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实践永无穷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也永无止境。要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发展,同样需要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始终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二、准确把握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基本要求

    在不同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但也有不同的时代内涵。与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不同,新时期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虽然未能经受生与死的考验,但仍然面临是与非、苦与乐、得与失、“中与西”等各方面更为复杂的挑战,仍然需要经受住政治的考验、事业的考验、名利的考验、生活的考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培养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基本要求是:高度的理论自觉、鲜明的实践品格、深厚的群众根基、奋进的创新精神。

    第一,高度的理论自觉。理论自觉既是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也是对客观规律的运用和实践。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高度理论自觉,集中体现在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和科学运用上。没有高度的理论自觉,就不会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可能一帆风顺,当代中国的有志青年投身其中,如果仅靠朴素的情感、甚至纯粹的利益追求,在政治风浪、困难挫折和各种诱惑的考验面前,理想信念就会发生动摇。只有在高度理论自觉的基础上认识真理、服从真理、坚持真理,才能认清时代发展方向,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高度的理论自觉,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职业研究者,关键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并内化为固有的理论品格,主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和解决问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第二,鲜明的实践品格。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就体现出鲜明的实践品格。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首先是立足客观实际的实践者。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中国共产党立党兴党的政治优势,就在于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当代中国的有志青年要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素养,更要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在实践中历练、靠实践去检验。要能够深刻把握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丰富性、复杂性、艰巨性,具有战略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善于思考和应对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能够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艰苦奋斗;能够立足本地区、本部门、本岗位的实际工作,坚持从点滴积累做起,通过踏踏实实的奋斗不断开辟事业发展的新天地。

    第三,深厚的群众根基。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因此,判定一个青年是不是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素养,不在资历的深浅、职位的高低,而主要是看对群众的态度、与群众的关系。要深刻认识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扎根于人民群众这片丰厚沃土,善于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善于把基层和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升华为理论成果;真正懂得并践行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最伟大的真理,通过勤奋劳动体现人生价值,通过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自觉与人民群众融为一体,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努力为最大多数人民谋利益;弘扬脚踏实地的作风,努力具备过硬的群众工作本领,善于团结群众、引导群众、带领群众跟党走。

    第四,奋进的创新精神。世界在变化,时代在发展。对急剧变化的当今世界及其发展趋势作出科学的分析判断,使党的理论不断丰富和创新,更加符合实际并有力地指导新的实践,是时代赋予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使命。青年时期是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力、最少保守思想的人生阶段,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理应在党的理论创新发展中作出无愧于时代的贡献。要牢牢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精髓,勇于打破思想上的条条框框,破除前进道路上陈腐观念的障碍;具备开放包容的宽广胸襟、放眼世界的开阔视野,瞄准世界科学技术进步、社会人文发展的前沿,用人类最新文明成果完善发展党的科学理论;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开放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作出新概括,为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新境界发挥生力军作用。

    三、按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要求奋发努力

    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重在长期不懈的培养,关键在成长过程中明确方向。要成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就必须为之终身奋斗,青年人尤其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党和人民希望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加入到这个行列,矢志不渝地遵循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基本要求,努力成长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总结各个时期青年健康成长的内在规律,针对当代青年的显著特点,要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要在坚持不懈的学习中提升理论素养。高度的理论自觉不是与生俱来的。通过不断学习和深入思考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是实现高度理论自觉的必要条件。要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以此作为认识事物、指导实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要主动汲取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广泛学习现代经济、政治、法律、科技、文化、社会等方面知识,在学习中加快知识更新、完善知识结构,不断拓宽视野、丰富思想,使自身的理论素养更深厚、更坚实。

    第二,要在各种复杂环境中加强党性锻炼。党性锻炼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立身之本和永恒主题。要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学习中锻炼党性,以开阔的胸襟、淡泊的心态正确对待荣辱得失,始终保持对党的忠诚和对事业的热爱;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勤俭朴素的作风抵制奢糜的诱惑,始终保持高尚品德、健康情趣和文明的生活方式。要注重在艰苦环境的磨练中锻炼党性,主动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最需要、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广阔西部、贫困地区、重点工程一线、科技创新前沿,应对挑战、解决难题,经历风雨、增长才干。特别是面对重大事件发生和各种急难险重任务时,要勇挑重担、不畏艰辛,冲锋在前、不怕牺牲,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幸福甘于奉献。

    第三,要在同错误观点和思潮的斗争中坚定政治立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是在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想观点的较量与斗争中成长成熟起来的。要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就必须进一步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能够明确辨别马克思主义与其他社会思潮的根本差异,从政治上分清主流与支流,从思想上澄清真理与谬误,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清醒和坚定。要敢于坚持真理,对于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和观点,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明辨是非、坚定信念。要善于运用科学理论,通过易于接受的方式教育和引导群众,帮助他们牢固树立主流价值观念,进一步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本文摘自王兆国同志2010年12月9日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纪念“一二·九”运动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来源: 《求是》2011年1月14日 责任编辑: 苏大城
print  close  to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