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昌智:打赢节能减排攻坚战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10-09-15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发展绿色经济、促进绿色发展已成为激发21世纪经济发展引擎的契机之一。2006年以来,我国为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以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节能减排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今年是我国“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如何使节能减排工作实现攻坚突破问题一直萦绕脑海,使我不禁想起去年我带队就民建中央重点调研课题“加快节能减排,促进可持续发展”,先后到江苏、湖南两省进行实地考察的情景。

  四月的苏南,田野上鹅黄的油菜花和静静流淌的春水相映成趣,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作为江苏省经济发展最大的优势板块,苏南也是节能减排工作的重心。考察团先后赴苏州、江阴、镇江和南京4个城市进行调研,实地考察了纺织、电力、钢铁、化工、机械制造、新材料、电子等行业的12家企业,深入了解了江苏省节能减排工作。

  水是生命之源,是关系百姓生存和城市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的成果在城市水系上表现得最明显。经历太湖水污染后,江苏切实加大了太湖流域的治污力度,水质有了明显改善。为了进一步落实节能减排工作,江苏在发展中努力减少高能耗、高污染企业,近3年来共关停小化工厂4000多家,目前太湖流域COD的排放标准比国家标准还要高。镇江是太湖流域重要的工业城市,电镀企业数量较多,而这一行业正是污染太湖的罪魁祸首之一。在针对此行业的专项治理中,182家企业完成整治任务,37家电镀及酸洗表面处理企业关闭取缔。与此同时,当地政府又开展了一系列的生态修复工程。在占太湖水面3/4的苏州,恢复修筑了一道25公里长、绿化面积达110万平方米的太湖生态大堤。两堤之间芦苇、美人蕉等水生植物迎风摇曳,湖内小岛上种植了杨柳、杉树。河流湿地、泥潭湿地、荷塘湿地互相交织,再现了太湖水美的迷人风景,使这里又成为苏州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市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节能减排所带来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太湖优良的生态环境为旅游休闲资源的开发打开了新的局面。太湖流域的发展历程生动地展示出我国发展绿色经济、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将大有作为。

  除了治理工业污染,江苏在治理农业生产面源污染方面也在探索循环经济思路。在镇江市天成畜禽生态养殖场,土著菌养猪技术引起了考察团的兴趣。他们利用自然环境中的生物资源,采集土壤中的多种有益微生物母种与锯木屑等辅料和活性剂混合发酵形成有机垫料,猪的排泄物被这种有机垫料里的微生物迅速降解、消化,不需进行人工处理,达到零排放,使脏、乱、臭的猪圈在这里变得整洁、卫生。这项新技术将污染从末端治理提前到源头治理,减少很多的治理成本。

  5月,考察团来到湖南。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近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坚持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两型社会”发展道路,把节能减排工作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落实,全省节能减排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其中有着不少亮点,尤其是新能源和新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调研结束,感受颇多。节能减排工作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全局,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水平。“十一五”期间,各级政府推进节能减排的努力有目共睹,成效显著。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要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仍然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还需要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付出更大的努力。

  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仍充满信心。这信心不仅来自于中共中央、国务院为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战略部署,而且也来自于我在调研过程中的亲身体会,那就是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理解、积极配合和广泛参与。江苏省镇江市金河纸业曾是有50年历史、拥有1600多名在职职工的老国企。落后的生产工艺导致金河纸业年排放造纸废水1000万吨,COD2815吨,白泥2万吨,废渣6万吨,悬浮物以及烟尘等近千吨。这样的排污大户,早就应该关停。但由于错综复杂的原因以及资金和维护社会稳定等因素的制约,导致关停金河纸业化学制浆生产线一直叫而不停。为完成镇江市COD减排任务,镇江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克服万难,为成功关停金河纸业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市委、市政府从稳定广大职工的思想情绪入手,有关同志对1600多名职工都做了政策宣传和思想工作,最终确保企业转产重组方案在职工代表大会顺利通过。之后,经过市委、市政府领导积极牵线搭桥,金河纸业成功找到合资企业并确定合作项目。市各用人单位也主动为金河纸业分流职工提供再就业岗位,帮助解决需要分流安置的职工。在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最终金河纸业顺利完成关停后的转产重组。这只是我调研过程中接触到的诸多“壮士断腕”行动中的一件,在这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中,我为各级政府卓有成效的工作叫好,更为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感动!

  节能减排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国家大计,只有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方能完成这样的壮举。我深信,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参与下,我国节能减排工作一定会迎来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来源: 人民日报2010-09-15 责任编辑: 余晨
print  close  to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