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奋斗在复兴的征程上

——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下)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11-06-30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三)“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中国5000年的历史,绝大多数都写着人民的苦难。所谓太平盛世,也不过是王朝更替的短暂间歇。

  英国元帅蒙哥马利1960年访问中国后这样说:“毛泽东的哲学非常简单,就是人民起决定作用。”

  循着这个逻辑,我们可以看到,面对长夜漫漫的旧中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以解民倒悬的使命感,坚定不移地选择马克思主义。走进工农大众,感受他们的疾苦,探寻他们的意愿,倾听他们的呼声,最终得出这样的结论:只有发动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人民革命,中国的未来才有希望。

  循着这个逻辑,我们可以看到,面对满目萧疏的中华大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重整山河。为了一个繁荣昌盛的新中国,为了四万万五千万同胞的幸福,为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我们党带领人民满怀激情地掀起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

  循着这个逻辑,我们可以看到,面对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局势,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毅然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使党和国家从危难中奋起,极大地推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航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基础。

  从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到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再到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每一个历史时期,每一个发展阶段,我们党都将决策的出发点立足于人民;每一个危急时刻,每一个转折关头,中国人民都将自己的力量凝聚于党。

  这就是为什么1949年在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面对西方“中国将永远是天下大乱”的预言,毛泽东会有如此豪迈的自信:“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来源: 新华网 2011年06月29日 责任编辑: 李杰
print  close  to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