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政要】
◆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 (Dmitri Medvedev)
1965年9月14日出生于俄罗斯列宁格勒(现称圣彼得堡),1990年毕业于国立列宁格勒大学法律专业,获法学副博士学位,同时以优异成绩留校任教。1991年,梅德韦杰夫到圣彼得堡对外联络委员会工作,任法律顾问。当时,普京任该委员会主任。1994年,梅德韦杰夫成为时任圣彼得堡市第一副市长普京的顾问。1999年8月,普京出任俄罗斯政府领导人之后,梅德韦杰夫来到莫斯科,担任政府办公厅副主任。普京入主克里姆林宫之后,梅德韦杰夫先后担任总统办公厅副主任、第一副主任和主任。2005年11月,普京任命梅德韦杰夫为政府第一副总理,负责国家发展规划、住房、资源、教育和卫生等领域的工作。
◆总理: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
1952年10月7日生于列宁格勒市(今圣彼得堡市),1975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此后,他在苏联克格勃系统工作15年,其中1985年至1990年在民主德国工作。1990年回国后,普京先后担任列宁格勒大学校长外事助理、圣彼得堡市市长顾问、市政府对外联络委员会主席和圣彼得堡市第一副市长。普京1996年8月出任俄总统事务管理局副局长,1997年3月出任俄总统办公厅副主任兼监察局局长,1998年5月任总统办公厅第一副主任。他1999年3月任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8月9日被任命为第一副总理兼代总理,8月16日就任总理。1999年12月31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宣布辞去总统职务,并宣布由普京代行总统职务。2000年3月和2004年3月,普京两次赢得总统选举。
◆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前主席 : 谢尔盖·米罗诺夫 (Sergei Mironov )
1953年2月14日出生于列宁格勒州的普希金市。中学毕业后考入地质物理技校,毕业后服役空降兵。1976年考入列宁格勒矿业学院,1979年毕业,1986年到蒙古从事勘察工作,1991年回国。1992年毕业于圣彼得堡国立技术学院,1997年进入联邦总统直属的国务学院主修经济管理,1998年获圣彼得堡大学法律系法律专家毕业证书。拥有矿业工程、地球物理、经济和法律四个学位。1994年当选为圣彼得堡市立法会议议员,1995年升任第一副议长,2001年任“对彼得堡意志”社会政治运动的政治委员会主席,2001年6月被选为圣彼得堡在俄罗斯联邦委员会中的立法会议代表。2001年12月任俄联邦委员会主席,2003年1月蝉联。2004年作为俄生活党推举的候选人参加总统选举,但竞选失败。2008年4月第二次当选公正俄罗斯党主席。
◆国家杜马(议会下院)主席:鲍里斯·格雷兹洛夫(Boris Gryzlov )
1950年12月15日生于俄罗斯远东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其父是空军飞行员,母亲是中学教师。1954年,格雷兹洛夫一家迁到俄历史名城圣彼得堡。毕业于列宁格勒的物理-数学中学,荣获金质奖章。1973年毕业于(圣彼得堡)列宁格勒邦奇-布鲁耶维奇电子技术通讯学院,通过副博士论文答辩,成为无线电工程师。大学毕业后,格雷兹洛夫进入圣彼得堡一家电子仪器厂工作,从事宇航通讯系统的研究工作。1977年至1996年他在列宁格勒(圣彼得堡)电子设备生产联合体工作,曾任总设计师和主要部门负责人,并积极参加工会工作。1996年至1999年他在高等教育领域工作。格雷兹洛夫1998年开始步入政坛。当年,他参加了圣彼得堡某地区的地方选举,但以失败告终。在1999年12月当选为国家杜马议员,2000年1月又被推选为“团结运动”在杜马的议员团领袖。2001年3月,普京总统任命格雷兹洛夫为俄历史上第一位文职内务部长。“团结运动”后与议会其他党团合并成现在的“统一俄罗斯”党,格雷兹洛夫被推举为该党最高委员会主席。2003年12月当选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2004年11月当选“统一俄罗斯”党主席。2007年12月,格雷兹洛夫再次当选俄国家杜马主席。
◆ 俄罗斯已故前总统:叶利钦
1931年2月1日出生于俄罗斯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达里茨基区布特卡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俄罗斯族。在家乡读完中学后,他于1951年考入乌拉尔工学院建筑系,1955年毕业。大学毕业后,他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市工作了30年,先后担任总工程师、建设局局长、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委第一书记等职。1984年,他当选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委员。1985年,叶利钦被调往莫斯科出任苏共中央书记兼苏共中央建筑部长、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等职。1986年,他当选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并再次当选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委员。1987年,他被解除苏共莫斯科市市委第一书记职务。1987年至1989年,他任苏联国家建设委员会第一副主席。1988年2月和5月,他被解除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和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委员职务。1989年,他当选为苏联人民代表。在1990年7月举行的苏共28大上,以叶利钦为代表的“民主纲领派”提出的旨在改造当时苏联社会的一系列主张未被大会接受,他在大会结束时宣布退出苏联共产党。1991年6月,叶利钦当选为俄罗斯联邦第一任总统。1991年12月,他同原苏联其他10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一起发表联合宣言,宣布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1996年,叶利钦再次当选为总统。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总统职务,并任命总理普京为代总统。
◆ 俄罗斯前总理:普里马科夫
1929年10月29日生于基辅,俄罗斯族人。他1953年毕业于莫斯科东方学院,1956年国立莫斯科大学研究生毕业,是经济学博士。1953年至1962年在国家广播和电视委员会工作,1962年至1970年担任《真理报》评论员和副主编(负责亚非国家),1970年至1977年,任苏联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1974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后转为院士,1977年至1985年任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所长,1985年至1989年任苏联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1988年11月被选为苏共中央国际政策委员会委员,1989年4月任中央委员,1989年6月至1990年4月被选为苏联最高苏维埃联盟院主席,在1989年9月举行的苏共中央全会上,他当选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91年普里马科夫任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副主席,1991年10月国家安全委员会解散,同年11月他被任命为新成立的苏联中央情报局局长。
◆ 苏联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 (Mikhail Sergeyevich Gorbachev) 1931年3月2日生于苏联南部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普利里沃利诺耶村一个农民家庭,俄罗斯人。15岁起在农庄的拖拉机机械站任机械师。1950年进入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学习,1952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55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回到家乡工作,先后任苏联共产主义青年团边疆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斯塔夫罗波尔团市委第一书记,边疆区团委第二、第一书记。1962年3月任苏共斯塔夫罗波尔区域农庄一农场生产管理局边疆区党的组织员,同年12月任苏共斯塔夫罗波尔农业边疆区党机关局局长。1962年9月至1967年完成斯塔夫罗波尔农业学院的函授学习,获农业经济学的毕业证书。1966年9月任苏共斯塔夫罗波尔市委第一书记,1968年8月任苏共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委第二书记,1970年4月任第一书记。1971年起任苏共中央委员,历任苏共第22、24、25、26和27次代表大会代表和苏共第19次全国代表会议代表。1978年11月任苏共中央书记,1979年11月任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次年10月升为政治局委员。1985年3月11日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他是苏联第8-11届最高苏维埃代表,还曾任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代表,1985至1988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委员。1988年10月1日当选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1989年5月25日,在首届苏联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1990年3月14日,在第3次(非常)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苏联第一任总统。
【行政区划】2000年5月,时任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命令,将俄联邦89个实体(共和国、边疆区和州)按地域原则划分为7个联邦区,目的是维护国家统一,强化总统对地方的管理。2010年1月设立北高加索联邦区,这是俄第8个联邦区。
【人口】总人口约1.429亿(截至2010年),民族180多个。其中俄罗斯族占79.8%,俄罗斯是世界上人口减少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最新人口普查初步结果显示,2002年至2010年俄人口下降至1.429亿,与2002年的1.452亿相比减少230万人,降幅近1.6%。 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俄人口形势持续恶化,到2030年俄人口将降至1.39亿。俄罗斯政府总理普京在国家杜马(议会下院)发表2010年度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俄政府将增加投入,继续大力推行改善医疗、鼓励生育等刺激政策,利用所有资源,为有孩子的家庭提供支持,以促进人口稳定增长。根据初步预算,2011年至2015年政府将投入1.5万亿卢布(约合528亿美元),使出生率比2006年提高25%至30%。通过实施人口政策,2010年俄居民平均寿命已从2005年的65岁提高至69岁,预计到2015年,居民平均预期寿命将增至71岁。此外,俄政府将继续大力改善医疗服务水平,预计到2013年之前将投入1万亿卢布(约合352亿美元),用于实施国家健康项目及改善地区医疗系统。
俄全国有180多个民族,主要少数民族有鞑靼、乌克兰、楚瓦什、巴什基尔、白俄罗斯、摩尔多瓦、日耳曼、乌德穆尔特、亚美尼亚、阿瓦尔、马里、哈萨克、奥塞梯、布里亚特、雅库特、卡巴尔达、犹太、科米、列兹根、库梅克、印古什、图瓦等。人口分布极不均衡,西部发达地区平均每平方公里52—77人,个别地方达261人,而东北部苔原带不到1人。高加索地区的民族成分最为复杂,有大约40个民族在此生活。居民多信奉东正教,其次为伊斯兰教。俄语是俄罗斯的官方语言,各共和国有权规定自己的国语,并在该共和国境内可与俄语一起使用。主要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自然地理】俄罗斯联邦(俄罗斯)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其欧洲领土的大部分是东欧平原。它横跨欧亚大陆,东濒太平洋,西接波罗的海芬兰湾,东西最长9000公里,南北最宽4000公里,领土面积约1707.54万平方公里(占苏联领土面积的76%),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陆地邻国西北面有挪威、芬兰,西面有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白俄罗斯,西南面是乌克兰,南面有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东南面有中国、蒙古和朝鲜。东面与日本和美国隔海相望。海岸线长33807公里。大部分地区处于北温带,气候多样,以大陆性气候为主。温差普遍较大,1月平均温度为-1℃到-37℃,7月平均温度为11℃到27℃。年降水量平均为150-1000毫米。
【首都】莫斯科(Moscow),人口约850万(截至2002年12月),有850多年历史的国际大都市,也是俄罗斯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1995年5月16日与北京市结为友好城市。
|
位于莫斯科河上的克拉斯那卢日斯基大桥 |
【简史】俄罗斯联邦,亦称俄罗斯。俄罗斯曾是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中最大的一个。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成为完全独立的主权国家,并成为苏联唯一继承国。
俄罗斯人的祖先为东斯拉夫人罗斯部族。公元15世纪末,大公伊凡三世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莫斯科大公国。1547年,伊凡四世自封为“沙皇”,其国号称俄国。16—17世纪,伏尔加河流域、乌拉尔和西伯利亚各族先后加入俄罗斯,使它成为一个多民族国家。
17世纪中期乌克兰和俄罗斯合并为统一的国家。1689年8月彼得一世正式亲政。经过1700—1721年的北方战争,俄罗斯得到了通往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使俄罗斯从内陆国变为濒海国。17世纪它击溃了波兰和瑞典封建主的入侵。1721年,彼得一世(彼得大帝)改国号为俄罗斯帝国。1812年俄罗斯消灭了入侵的拿破仑军队。1861年废除农奴制。1825年12月贵族革命者在彼得堡举行起义(即12月党人起义),被镇压。1861年2月俄国废除农权制。
1898年成立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苏联共产党前身),在它的领导下,俄国工农群众经过1905年第一次俄国革命和1917年2月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二月革命),于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共和国成立不久,经过三年艰苦的国内战争,粉碎了14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和地主资本家的武装叛乱,保卫了苏维埃政权。1922年12月30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俄罗斯联邦同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包括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后扩至15个加盟共和国)一起加入。
1990年6月12日,俄罗斯联邦第一次人代会通过《俄罗斯联邦国家主权宣言》,宣布俄罗斯联邦在其境内拥有“绝对主权”。1991年8月,苏联发生“8·19”事件。9月6日,苏联国务委员会通过决议,承认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个加盟共和国独立。12月8日,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乌克兰三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别洛韦日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宣布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12月21日,前苏联11个共和国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决定,前苏联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席位由俄罗斯继承。12月25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决定,将国家正式名称改为“俄罗斯联邦”(简称俄罗斯)。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至此,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成为完全独立的国家。
1992年4月16日,俄罗斯第6次人代会决定将国名改为“俄罗斯”,从而恢复了历史上的名称;17日,最后决定使用两个同等地位的正式国名“俄罗斯联邦”和“俄罗斯”。1993年12月12日,经过全民投票通过了俄罗斯独立后的第一部宪法,规定国家名称为“俄罗斯联邦”,和“俄罗斯”意义相同。
◆ 背景资料:十月革命节和红场阅兵式
十月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1917年俄历10月25日(公历11月7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由此,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宣告诞生。苏联时期,11月7日是传统的全国性节日。每年的这一天,苏联都要在首都莫斯科的红场举行盛大的阅兵式,纪念十月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