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势造英雄。今天看来,在重大历史转折的关头召开会议,必须有引领时代潮流、指引前进方向的领袖人物出现。如果缺乏这个条件,这种转折是不会成功的。
《党的文献》曾公开过一份陈云《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书记处会议上关于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情况的报告》(1935年10月15日)。他在报告中提及遵义会议时说:“大家知道,军事领导人在这一阶段犯了一系列错误。现在,这些错误得到了彻底纠正。建立了坚强的领导班子来取代了过去的领导人。党对军队的领导加强了。我们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
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金冲及在评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时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邓小平不愧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历史时刻,他经过深思熟虑,当机立断,清晰地绘制出一幅新时期中国如何前进的蓝图。”
曲青山在研究过程中,还总结出两次会议开会方式和内容上的相同点:第一,这两个会议都改变或调整了原定议程;第二,确定议程、调整和增加议题,都是从当时最紧急、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入手;第三,都对“左”倾错误方针和错误路线开展了批评和斗争;第四,都进行了重大人事变动和调整。
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历史作用和影响,以其独特的历史地位载入了史册,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意义会愈加凸显。“我们要善于从党的历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曲青山说。
探索时刻:对外开放是怎样起始的
共产党人从不缺乏探索精神,他们善于在变革中推动历史前进。实行对外开放,吸取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发动和指挥的一场伟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