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力拓展人大宣传工作的路径
赵明波
伴随着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进程,各级各地人大宣传工作自觉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总体上呈现出不断加强和改进的态势,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为人大依法实施监督、促进“一府两院”工作提供了良好的舆论支持。客观地讲,目前人大宣传工作在很多方面、诸多环节,仍然存在较大的拓展余地和提升空间,迫切需要我们认真加以审视和狠抓协调落实。
笔者从“加强、扩大、深化”三个方面,浅议拓展人大宣传工作的路径。
加强,就是要着重在领导力量、宣传队伍和联系协调方面加强。党委及其宣传部门应真正把人大宣传工作纳入整体计划盘子,做到有安排部署、有检查指导;人大机关应积极主动地争取同级党委及其宣传部门对人大宣传工作的重视支持,把这项工作作为人大的一项重要日常工作抓紧抓实抓好。成立人大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和建立人大宣传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党委、人大分别确定一名领导同志牵头负责统筹有关事项,领导干部应坚持亲自协调解决宣传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困难和问题,努力形成党委领导、人大主导、宣传部门协调、新闻单位筹划的“大宣传”格局。鉴于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的涉及面广、政治性和法律性强、敏感度高,新闻媒体参与人大宣传的采编人员应相对保持稳定,防止和避免出现说外行话。人大宣传队伍要以各级人大机关通讯员为主体,注重吸纳“一府两院”从事宣传信息工作的人员参加,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集中讲座辅导、发放学习资料等途径,提高人大宣传队伍的整体素质,形成一支爱岗敬业、精通业务的通讯网络。有了领导重视支持和较为得力的通讯员队伍,人大负责新闻宣传和信息工作的机构,应紧密结合中心工作和社情民意,采取分时段发送人大宣传信息工作要点提示等办法,密切与上下级人大、“一府两院”、新闻单位和通讯队伍之间的工作联系,突出宣传主题,明确宣传重点,增强宣传时效。只有加强沟通、搞好协调、良性互动、形成合力,才能有力有效地整体推进人大宣传工作。
扩大,就是要着重在阵地建设、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方面扩大。笔者认为,目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大工作的宣传阵地建设还不尽人意,与民主政治发展大势和民主法制建设氛围还不相适应。就各级人大自身而言,从国家层面看,全国人大仅办有《中国人大》杂志,而未办报纸,《人民日报》每周三出版一期由人大、政协共用的“民主政治周刊”,无论载体数量和信息容量,都难以满足现实需要。从各省、直辖市层面看,虽然基本上分别办有“一报一刊”,但是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屈指可数,在这种状况下,由山西省人大常委会主办的全国人大系统唯一一份公开发行的报纸——《人民代表报》,以及甘肃、陕西省人大分别主办公开发行的《人大研究》和《法治与社会》杂志显得弥足珍贵,应予重点扶持。从市、县层面看,均办有常委会会刊、公报和人大工作简报等内部资料,免费向同级人大代表和有关方面送阅,以此对外通报和公开政情,其影响面狭窄,发挥作用很有限。从网站建设上看,各级人大尚处于初级阶段,相当一部分省、市、县人大还没有建立起网站,已建的整体水平亟待提高,内容、版面、更新等方面都与同级政府网站存在明显差距。由于人大工作方面的报刊一般属于内部刊物,内容太单调,可读性欠缺,发行量很小,因而宣传主体上是内部宣传多,面向社会宣传不够,处于“墙内开花墙内香”的境况,对外影响甚微,这种情势需要各级人大在充分发挥人大刊物主阵地作用的同时,务必高度重视借助和发挥主流媒体的优势,加强与党报党刊及各大新闻媒体的衔接,相对固定开设专栏、专版等,突破程序化、一般化的枯燥宣传模式束缚,扩大人大宣传的辐射面和影响力。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切实办好人大网站,弥补报刊等传统宣传载体的不足,做到及时维护、快捷更新、共享资源,努力在完善网站功能上下功夫,使网站真正成为交流信息、实现工作互动的便利平台,开辟宣传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新的重要阵地。
深化,就是要着重在思想认识、宣传重点和关键举措方面深化。党委宣传部门及新闻单位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毫不忽视和放松人大宣传工作。人大机关也不能因为人大宣传工作是自己的份内之事而独自支撑。在一些地方、一些新闻单位当中,现在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人大新闻宣传重要性认识不够的问题,那种把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当作一个工作部门看待,把人大依法召开的常委会会议当作一般性业务工作会议对待,把人大宣传在主流新闻媒体开设专栏当作讨价还价的筹码等现象是极其错误的,必须坚决予以克服和纠正。
人大宣传工作重点主要应突出宣传人大代表议政履职和人民当家作主;突出宣传人大常委会依法围绕中心抓大事、议大事、促大事的重要实质性内容;突出宣传各级人大在实践中创造运作的新鲜亮点和特色经验;突出宣传“一府两院”在落实人大决议、决定、审议意见和办理代表议案、建议等方面的务实典型做法。在坚持正面宣传的同时,要紧扣时代脉搏,贴近群众生活,敢于公开曝光个别反面典型事例,以此作为生动素材对干部群众进行普法教育。结合人大开展视察、调研和执法检查等履职行动,抓好对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宣传,剖析存在问题,跟踪督促解决,实现人大监督和舆论监督的有机结合。
增加人大宣传工作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必须以大宣传、大手笔的魄力在关键措施上扎实着力。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对本来创新难度较大的人大工作来说十分重要,应注重围绕人大的监督重点、重要会议、重大活动,针对人大工作的重大典型题材,应由常委会领导亲自负责,精心组织策划,精耕细作挖掘,及时灵活宣传,力求喜闻乐见,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强化宣传的实际效果和社会效应。认真总结各级人大评选表彰“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好新闻”等系列工作经验,进一步完善人大宣传工作的相关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为人大宣传工作做贡献的主观能动性。从人大工作的性质和监督法规定人大工作许多内容需要公开的角度出发,学习借鉴党政机关的做法,积极探索推行人大常委会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准确对外发布人大工作信息,增加人大工作透明度,满足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提升人大工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从全国范围和行业、系统来讲,有关方面应注意研究人大报刊类的资源整合问题,改变时下各自主办和多属于内刊的散、小、弱格局,有重点地确定部分刊物由内刊转为公开发行,精简部分内刊,集中力量,加大投入,分类指导办好核心报纸、期刊,以人大工作的宣传载体更佳、覆盖面扩大、质量上提高、影响力增加,创新宣传的形式与载体,拓展宣传的内容与领域,增强人民群众对人大制度的认识,增进社会各界对人大工作的了解,提高人民群众的民主法制观念,进一步为人大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