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人大 > 云南 > 新闻报道

临沧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五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来源: 临沧人大网  浏览字号: 2010年10月26日 13:03

 市人大常委会:
 
    根据2010年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市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将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五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的报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的有关规定,主任会议决定组成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正昌为组长的调研组对我市“五五”普法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本次调研在临翔区进行。调研组深入到乡(镇)、村委会(社区)了解情况,听取了区人民政府的工作情况汇报,在此基础上,结合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此前参加对永德、镇康两县“五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的检查,以及专门听取云县人民政府关于“五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的汇报,形成专题调研报告。

    一、“五五”普法规划实施的基本情况

   (一)健全了规划实施的有关机制
  一是健全了组织领导机制。我市的“五五”普法工作,市人大常委会于2006年6月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批准我市“五五”普法规划。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从市、县(区)、乡(镇)到村委会(社区)各级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都成立相应的机构,有人抓、有人管“五五”普法规划的实施工作,形成了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组织实施的有效工作格局。做到将“五五”普法规划的实施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布署、同步落实。
  二是建立了多渠道筹措经费机制。在市级和各县、区将“五五”普法规划实施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的基础上,各级公、检、法、司、民政等部门还积极想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对普法工作经费的投入。
  三是建立了考核评价机制。各级各部门都将普法工作纳入考核目标,以此来推动干部群众学法用法,评价各级党委和国家机关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能力和水平。
 四是建立了监督检查机制。市委普法领导小组每年组织对“五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的检查,各级人大常委会也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如云县人大常委会每年听取和审议一次法制宣传教育的报告,市、县(区)人大常委会每年都要对若干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内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同时,各地还突出重点,探索创新方法,不断增强普法宣传教育的实效。如:临翔区凤翔街道实行普法教育与各种宣传活动、新农村建设、民主法治村建设、民事调解、专项整治等五个结合的方法,开展“五五”普法宣传教育工作。 (二)突出重点,不断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抓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学法用法。各级党委(党组)把领导干部学习法律知识列入理论中心学习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党校将学习法律知识列入干部教育的必修课,各级人大常委会普遍建立了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市委依法治市办每年都组织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和村(社区)两委干部的法律知识考试,临翔区人大常委会还定期组织区属国家机关领导干部进行法律法规知识测试。
  二是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工作。为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律素质,增强学法用法的观念,从市、县(区)到乡镇,采取各种措施,运用多种形式,大规模开展“送法下乡”活动,把农民群众最需要的法律常识,用他们最容易接受的方式送到他们手中,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三是狠抓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提高青少年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把法制宣传教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规划,做到安排有计划、学习有教材、任课有教师、课时有保障,并普遍建立学校聘任法制副校长的制度,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小手拉大手”、“小小交警”、“律师进校园”、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讲座等。在培养青少年健康向上、遵纪守法良好观念的同时,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教育环境。积极推行“学校+社会+家庭”的普法宣传教育互动机制,使教师在学习法律知识的同时,做好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学生回家向家长和亲属进行法制宣传。临翔区还制定了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六类重点普法对象法制宣传教育实施方案,凤翔街道塘平社区加强对流动人口、商业网点和帮教对象的普法宣传教育和管理。 (三)大力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努力实现法制宣传教育社会全覆盖
  一是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全体公职人员的法律素养,在机关普遍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健全了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
  二是开展 “法律进乡村”活动,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对农民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建立法律图书角、“巡回法庭”、向农民群众发放法制宣传资料、开展法律咨询服务、法律援助、放映法制电影、法制文艺演出等,使农民群众广泛接受了法制宣传教育。市人大常委会,临翔区人大常委会围绕“民主法治村”创建和每户培养一个“法律明白人”的目标,每年选择一个乡(镇)开展 “深入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基层干部群众法律素质,构建和谐平安乡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在教育活动中,有效整合普法教育资源,综合开展法制讲座、为每个村建立一个“法律图书角”、为每户农户送上一本《农民常用法律知识》读本、开展法律咨询服务、演出法律文艺节目、放映法律电影、展出法制宣传图片、向农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向农民群众广泛宣传法律知识,深受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欢迎,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总结探索了有效途径。
  三是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选派法制副校长,开设法制教育课,推进青少年法制素质教育。
  四是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结合各个时期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发生在居民身边的典型案例,有针对性地对公民开展公益性法制讲座,搭建社区法律服务平台,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务。
  五是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促进企业依法经营,维护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六是开展“法律进单位”活动,促进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种社会组织的法治化管理。

  二、“五五”普法规划实施取得主要成效

  (一)全体公民的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法律素质不断提高。全社会形成了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依法办事,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和同违法行为作斗争已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为法治临沧、平安临沧建设奠定了良好社会基础。

  (二)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的实效进一步提高。常委会作出的各项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更切合临沧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求,监督工作更加扎实有效,有力促进了临沧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各级行政机关认真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关于加强市县两级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大力加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培训和执法人员岗位培训,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使各级行政机关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更加规范,滥罚款、乱收费的现象得到有效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运用逐步趋于公平、合理。

  (四)各级司法机关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以“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为主题,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努力实现公正司法、阳光司法和民主司法,追求公平正义,为临沧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五)大部分企业特别是规模以上企业基本能做到依法经营、诚信经营。企业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偷税漏税、商业欺诈、商业贿赂、商业垄断和其他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和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明显减少,企业职工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制度普遍得到建立和完善,职工的合法权益基本得到了进一步维护,安全生产的理念不断得到树立,良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已逐步形成。

  (六)围绕“民主法治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大力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在广大农村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宣传教育的同时,全面落实了“四民主、两公开”制度,结合临沧实际,总结推广了“坝胡经验”和“一体两会”的工作经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氛围逐步形成,农民群众法治意识普遍得到增强,参与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积极性逐步得到调动,农村干部依法办事、依法维权、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意识得到很大增强,农村民主法制化管理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三、存在的不足

  (一)组织领导有待进一步加强,组织机构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普法工作发展不平衡,个别县(区)和部门对此项工作重视不够,如依法治市、县(区)办公室专职领导和机构不健全,致使开展此项工作一般化;各级政府法制机构的队伍建设不能满足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政府法制机构在指导、协调、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工作中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普法经费投入不足,普法工作还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法律知识的渴望和需求。在广大农村仍然缺乏必要的法律宣传材料,宣传形式单一且不够深入,离每户培养一个“法律明白人”的目标还有差距。

 (三)普法教育在个别单位和一些偏远山村还存在盲区和死角,还不能实现法制宣传教育的社会全覆盖。

 四、下步工作建议 (一)认真总结“五五”普法工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科学谋划“六五”普法规划,切实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为临沧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增加普法教育经费投入,按规定将普法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足额拨付,以满足普法工作的基本需要。

  (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机构、队伍建设,加大整合法制宣传教育资源的力度,广泛动员社会有关方面的力量,有效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四)以提高执法人员执法水平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以行政机关严格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公正司法,推动全市法制建设。
            

编 辑: 刘宇
责 编: 刘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