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频发的自然灾害对今年粮食收成影响有多大?
问:今年以来,我国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发频发,这些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有多大?对今年粮食收成有什么样的预期?
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今年的自然灾害的确给粮食生产带来不利影响。上半年,粮食生产主要受西南特大干旱和北方持续低温影响。旱灾方面,灾情最严重时受旱面积达7500多万亩,绝收2100多万亩;从低温影响看,一方面造成冬小麦返青推迟5至7天,另一方面造成东北春播推迟7到10天。
今后粮食价格是否会大幅波动?
问:最近国际市场粮价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国内粮价是否会受其影响?今后粮价走势如何?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晓强:国际市场粮价是否会大幅上涨当待观察,即便出现大幅上涨,也不会对国内粮食市场造成明显冲击。一方面国内外粮食市场关联度较小。我国除大豆外,小麦、玉米、大米等品种进口量很小,不足国内产量的1%。由于主要粮食品种能够自给自足,国内粮食价格变动基本不受国际市场影响。
今年农田水利受灾对粮食生产影响多大?
问:我国多个地区的洪涝灾害对当地的农田水利设施损坏程度如何?如今的农田水利设施能否完成抗旱、排涝功能?
水利部副部长矫勇:今年以来,我国暴雨强度大、洪水量级高、分布范围广、受灾程度重。水利设施损毁也十分严重,大批农田灌溉设施被冲毁、堤防遭到破坏、供水设施损坏,据各地报告,水利工程水毁损失高达数百亿元。
外资进入是否会影响国内粮食安全?
问:近年来,在农业和粮食领域,外商投资企业包括中外合资企业有了一定发展。外资的进入对国内粮食安全有哪些影响?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晓强:目前外资进入农业和粮食领域主要是在食用油脂加工、饲料加工和粮食加工等方面。如外资企业生产的食用植物油所占比重较大,2008年达到50%左右。
下一步还将根据新形势、新情况,在坚持对外开放,继续积极有效利用外资,吸收外资先进技术、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的同时,在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前提下,加强对外商投资的管理,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和产业健康发展。目前,有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修订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将体现上述精神。
耕地减少形势对粮食安全构成多大影响?
问:国家一直在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是耕地减少的趋势难以扭转。当前我国耕地情况如何?耕地保护还存在什么问题?怎么解决存在的问题?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多年来我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耕地减少过快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节约集约用地得到大力推进,补充耕地力度逐年加大,为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但耕地保护形势依然严峻。据土地变更调查,1997年至2009年,全国耕地减少和补充增减相抵,净减1.23亿亩。减少的耕地主要在四个方面: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建设占用耕地和灾毁耕地,其中生态退耕占了大头。
减少耕地不可避免,但关键是只有实现减少耕地可控,才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对耕地的需求,促进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