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建党全纪录——还原、再现与揭秘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11-06-30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这是按当年画舫仿造的游船,停在南湖上供游人瞻仰。7月的上海,正是一年中闷热的季节。1921年7月23日,这一天的《申报》在题为《夏令卫生要诀》的小文中特意提醒市民注意防暑。环境幽僻的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一座一年前夏秋之间刚刚落成的两层小楼前,一片绿油油的菜地长势正旺。华灯初上,马路边摇着蒲扇纳凉的人们,似乎没有注意到阑珊灯光下那些匆匆闪进这幢石库门建筑的身影。远东第一大城市渐渐沉寂在茫茫夜色中。谁也没有想到,在这个平常的夏夜,在这幢小楼中开始的一次会议,将深远影响着未来中国的历史走向。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开天辟地——

一座石库门见证了共商建党大业的日日夜夜

一艘红船开启了“引领中国”的伟大航程

“1921年6月中旬,马林(荷兰人)和尼克尔斯基(俄国人)由第三国际派到上海来,和我们接谈了以后,他们建议我们应当及早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宣告党的成立。于是由我发信给各地党小组,各派代表两人到上海开会,大会决定于7月1日开幕。”李达1955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发起和第一次、第二次代表大会经过的回忆》中这样讲述。

此时的李达,刚刚接替李汉俊担任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代理书记。而前一年的夏天,怀着“回国找寻同志来干社会革命”的理想,李达从日本回国,出任当年11月创刊的中共历史上第一份党刊——《共产党》月刊的主编。

上海的邀请,引起各地党组织的响应。

“一个夜晚,黑云蔽天作欲雨状,忽闻毛泽东同志和何叔衡同志即要动身去赴上海,我颇感到他俩的行动‘突然’,他俩又拒绝我们送上轮船。后来知道:这就是他俩去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大会。”当年的新民学会会员谢觉哉后来回忆。

当年,长沙到上海只能取道武汉,转乘轮船。毛泽东和何叔衡历经辗转赶到上海时,是7月4日以后。同样,由于交通不便,全部代表到达,已是当月的23日。原定于7月1日开幕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便推迟到23日的晚上。

参加会议的代表除了上海党组织的李达、李汉俊外,有来自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广州的陈公博,旅日的周佛海,以及此时还在广州的陈独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他们中年龄最大的45岁,最小的才19岁。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也出席了会议。

如今,望志路106号已改为兴业路76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馆长倪兴祥介绍,虽然新中国成立后经多方考证,确认了一大召开的日期,但对于党的纪念日,还是沿用了战争年代中央确定的“七一”的提法。

参加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没有一个是上海本地人,为什么会议选择在上海?

交通便利无疑是一个原因,但长期致力于党的创建史研究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齐卫平认为,更深层次的因素是:第一,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当时的产业工人占全国产业工人总数的17.8%;第二,上海是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基地;第三,上海建立的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在党的创建过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

在党的初创中起了重要作用的“南陈北李”又为何没有参会?

1936年,陈潭秋在莫斯科所著的《中共第一次大会的回忆》中写道:陈独秀未出席一大,因为“那时他在陈炯明手下做广东的教育厅长”;1953年,包惠僧回忆:“有一天,陈独秀召集我们开会,说接到上海李汉俊的来信,信上说第三国际和赤色职工国际派了两个代表来到上海,要召开中国共产党的发起会,要陈独秀回上海……陈独秀说第一他不能回去,至少现在不能去,因为他兼大学预科校长,正在争取一笔款子修建校舍,他一走款子就不好办了。”

与陈独秀相似,当年担任北京八校教职员联谊会议主席的李大钊,正在领导索薪斗争和暑期会务,也不便离开北京。

即使在军警势力有所顾忌的上海法租界,秘密召开的一大会议同样一波三折。

参加一大的多位代表都曾回忆,当会议开到30日晚,一名陌生的中年男子突然闯入会场,环视一周后又匆忙离去。具有长期秘密工作经验的马林立即断定此人是敌探,建议马上中止会议。大部分代表迅速转移。

果然,十几分钟后,法租界巡捕包围和搜查了会场。

鉴于会场已经暴露,在李达夫人王会悟的建议下,会议转移到她的家乡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召开。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导工农。”李达的儿子李心天介绍说,董必武重访南湖烟雨楼旧踪时写下的诗句,形象地记载了当时的情景。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纲领和《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

党纲决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临时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大会结束的时候,代表们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轻轻呼喊:共产党万岁!

马克思主义的火炬,照亮了黑暗的中国。

嘉兴南湖的红船,开始引领中国革命的航程。

尾声

也许是一种巧合,一大代表的平均年龄为28岁,正是毛泽东当时的年龄。更为巧合的是,28年之后,一个崭新的共和国屹立在了世界的东方——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权,正是共产党人在建党之初便胸怀的理想。

世事艰辛——并不是每一位代表都迎来了那个光荣的日子。

长路漫漫——也不是每一位代表都始终坚守着最初的理想。

大浪淘沙,13位一大代表在此后漫长的岁月中,有的始终站在革命的潮头,有的为革命捐躯疆场,有的落伍退却,有的走向反面,还有的沦为可耻的汉奸……人生的选择和命运的归宿,在历史风云的激荡中经受着考验,也接受着评判。

90年过去,当中国共产党在这个夏季迎来她又一个生日的时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船,正在她的领航下,破浪向前。而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所拥有的成员,已由最初的50多人壮大到八千多万。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 新华网 2011年06月29日 责任编辑: 李杰
print  close  to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