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一份答卷
事件: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1952年,国民经济全面恢复
镜头:当时,一位美国学者推测“中共的胜利将不过是昙花一现而已”。
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民众高呼“毛主席万岁”。这时,他脱帽弯腰回敬:“人民万岁!”
这个历史细节被后人数次重温。中共早就洞悉: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扎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是一切胜利之本!人民,选择了这样的政党。历史,选择了这样的政党。
新中国成立,中共很快面临新的问题:能吃苦,会打仗,善发动群众,善做思想工作,但中共会搞经济吗,有执政能力吗?
那个时代,看中共笑话的大有人在。当时,一位美国学者说,“共产党在恢复中国经济并使之现代化方面遇到巨大的困难”,推测“中共的胜利将不过是昙花一现而已”。
然而,超出他们意料。新中国成立后短短几个月,平抑物价、统一财经即已实现。经3年努力,到1952年时,中共更是成功实现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主要农工业产量均超旧中国最高水平。它所挂念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也有显著提高。
中共交出的头份“经济答卷”,让世界惊叹。而奇迹还在后头。
到1956年,仅用7年,中共就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次年底,“一五计划”各项指标大都大幅超额完成。
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共即已定下经济建设根本方针,即“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新中国成立后,又进行土地制度改革。公私得到兼顾,农民有地可耕,全国人民的创造热情被激活。
“从来也没有看见人民群众像现在这样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意气风发”。那个高唱凯歌的时代,毛泽东说,“就是希望我们的国家成为一个大国,一个强国”。
然而,建立大国、强国,不是一朝一夕。路漫漫其修远兮,其间更有曲折和苦磨。《宣言》的中国之路,尚有漫漫长程;中国共产党人的创造,尚需砥砺前行。
那时候,“超英赶美”成为口号,而一亩粮食的产量,被夸张到万斤。还有一阵子,交一张白卷,竟成为政治资本,戴上袖章,就能殴打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