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幽灵"到中国伟大实践 中共创造奇迹之"道"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11-06-09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1920年2月,陈望道应上海《星期评论》总编辑戴季陶约稿,辞去杭州教职,回浙江义乌县分水塘村老家。戴给他提供了日译本的《宣言》,备用的英译本,则是《新青年》主编陈独秀通过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李大钊借出。

  一间柴房里,尘网密布,油灯昏暗,陈望道屁股下坐着一捆稻草,潜心翻译《宣言》。

  译成后,陈望道抵沪,交李汉俊、陈独秀校阅。当年8月,《宣言》单行本发行,首印1000册,很快脱销。当时,“幽灵”被译为“怪物”。而封面,因疏忽,“共产党”印成了“共党产”。其中一本,几经易手,辗转到山东农民刘世厚手里。

  《宣言》发行11个月后,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各地代表13人出席。这其中,有个“王瑞俊”。一大之后,他认定解放全人类的共产主义理想“尽善尽美”,决定改名“王尽美”。正如他的改名,中共一诞生,便充满理想,身兼使命。

  理论可以尽善尽美,但实践永远曲折。掌握理论的中共,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实践它,使之中国化。

  那时候,党内一些人看不到希望,“红旗到底打得多久”?望着井冈山,一竿竿毛竹钻天而起,毛泽东预言:“20年后,革命一定会胜利!”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05月24日 责任编辑: 余晨
print  close  to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