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权威发布 > 报告

国务院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

——2011年12月28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张平

浏览字号: 来源: 中国人大网2011年12月28日 14:29:5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我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2009年以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进展情况,请予审议。

    一、主要工作和成效

    近几年,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部署和要求,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大力推进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和自主创新,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坚持扩大国内需求,内外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增强。

    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这几年,在消费方面,我们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预期进一步改善;积极实施家电、汽车下乡等鼓励消费政策,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努力释放农村消费潜力,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大力加强市场价格和产品质量监管,市场秩序得到规范。2009年、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15.5%和18.3%,今年以来,市场销售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前11个月增幅为17%。在投资方面,以进一步优化政府资金投向、鼓励民间投资和抑制“两高”行业盲目扩张为重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投资在结构优化的同时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2009年的30%平稳回落至今年前11个月的24.5%,其中“两高”行业投资增速从21.7%回落到18.6%,民间投资所占比重从48.1%提高到58.9%。通过不断扩大国内需求,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增强了经济的内生动力和抗冲击能力。据测算,今年前三季度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101%,其中最终消费的贡献率由去年同期的32.7%提高到47.9%,资本形成由55.5%下降到53.4%。

    在着力扩大内需的同时,坚持把扩大进口与稳定出口结合起来,促进外贸进出口趋向均衡。支持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等出口,严格控制“两高”产品出口;通过加大财税支持、加强金融服务和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等措施,积极扩大进口。进出口不平衡状况逐步改善,2009年贸易顺差比上年减少1024亿美元,2010年比上年减少130亿美元,今年前11个月同比又减少305亿美元。出口结构继续调整,贸易方式不断优化,2010年一般贸易出口增长36%,增幅比加工贸易高9.8个百分点,今年前11个月一般贸易出口增幅快于加工贸易14.9个百分点。服务贸易加快发展,文化、技术等领域新兴服务出口快速增长。出口市场多元化趋势继续发展。

    (二)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三次产业趋向协同发展。

    围绕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强农惠农的政策措施。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在前两年大幅增加的基础上,今年将首次超过1万亿元。种粮补贴的范围不断扩大、标准不断提高、制度不断完善;稳步提高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实施重要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继续推进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实施促进粮食稳定增产行动;中央召开了全国水利工作会议,对加强水利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生猪、奶业、水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稳步推进棉花、油料、糖料、蔬菜等生产基地建设,不断增大良种研发与应用、农技推广、动植物防疫等在农业稳产增产中的作用。各项政策措施促进了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粮食产量实现连续8年增产,今年达到11424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肉禽蛋奶、水产品和蔬菜等市场供应充足;大宗农产品生产继续向优势产区集中,13个粮食主产省对粮食增产的贡献达到90%以上。农产品优质化率进一步提高,2010年水稻、小麦、玉米优质化率分别达到80%、73%和62%。农业机械化持续快速发展,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2.3%。

    以调整改造传统产业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突破口,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出台并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在汽车、船舶、装备制造等行业实施了上万个技术改造项目,使一大批企业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得以提高。煤炭、钢铁等行业兼并重组稳步推进,产业集中度明显上升,2010年亿吨级煤炭企业集团达到5家,产量占比达到25%;今年前10个月钢铁行业前10家企业市场占有率达到48.9%,比2008年提高7.3个百分点。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陆续出台,一批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启动实施,新能源发展步伐加快。截至今年11月底,累计风电并网装机3997万千瓦,是2008年底的4.8倍;今年前11个月新增非化石能源电力装机2062万千瓦,约占全部新增装机三分之一;生物、信息等产业年均增速超过20%,2010年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行业产值超过2万亿元。

    不断完善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陆续出台支持现代物流业、高技术服务业、节能服务业、家庭服务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各地区普遍加强对服务业的规划指导、政策支持和重大项目建设,各相关部门也从市场准入、人才服务、数据服务等方面进一步改善服务业发展环境。服务业综合改革工作在试点区域全面推开,部分地区和行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试点将于明年1月1日开始实行。生活性服务业持续增长,服务内容不断拓展、服务质量不断改进。文化、旅游等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更加突出,2009—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达24.2%,2010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75%;国内旅游人数、旅游收入两年年均增速达到10.8%和19.9%,今年前三季度同比分别增长12.6%和20.1%。金融保险、现代物流、工程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形成了一批知名企业和著名品牌,竞争力不断增强。“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稳步提高,2010年达到43.1%,比2008年提高1.3个百分点。

    (三)扎实推进科技创新,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

    面对全球科技竞争的严峻挑战和国内经济发展越来越依靠创新驱动的新形势,国家大力实施科技、教育、人才三项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研发投入持续增加,2010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达到7063亿元,是2008年的1.53倍,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76%;其中,企业投入5186亿元,占全部研发经费的73.4%。上海光源、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等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新建或改造完成,“十一五”期间累计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327家、国家工程实验室91家。大型飞机、重大新药创制等重大科技专项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试点示范建设等进展顺利。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依托重点骨干企业建立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达到140多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达到729个,汽车、钢铁等56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试点深入推进。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2010年研发人员全时当量达到255万人年,居世界首位。

    科技创新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具有世界影响的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深海载人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超过5000米,水稻基因育种技术再获突破性进展,“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实现交会对接,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对接技术的国家。专利授权量持续增长,2010年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8万件,比上年增长22%;今年前11个月授权量达到10.2万件,同比增长39.5%。一批重大装备、核心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制成功,大型水电机组急需的抗撕裂厚钢板、特高压输电所需的关键零部件、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等产品投入生产和使用。科技成果向生产领域转化步伐明显加快,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2010年全国签订技术转让合同成交金额3907亿元,是2008年的1.47倍。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 余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