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奉行独立、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宣布“不倾向东方,也不倾向西方”,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积极发展同伊斯兰、第三世界和不结盟国家的关系,重视同西欧、日本等国的交往与经贸联系。除以色列外,愿同所有国家在互利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发展关系。
【与英国关系】2011年11月28日,伊朗宪法监护委员会批准了议会前一天通过的要求降低与英国外交关系的议案。根据这项议案,伊朗外交部须在两周内将伊朗与英国的关系从大使级降至代办级。此外,该议案还要求伊朗政府降低两国经贸关系水平。11月29日伊朗示威者冲进位于德黑兰的英国使馆和另一处英方外交驻地,打碎玻璃,焚烧英国国旗。11月30日,英国驱逐所有伊朗外交官,关闭伊朗驻英使馆。“对伊关系降至维持外交关系的最低水平”。此后,德、法、荷、意宣布召回各自驻伊朗大使。长期以来,西方国家一直指责伊朗暗中发展核武器,但伊朗坚称其核计划用于发电和医疗目的。
【与塞内加尔关系】 2011年2月23日,塞内加尔外交部宣布,由于伊朗向塞南部卡萨芒斯地区分裂组织提供武装,塞内加尔决定断绝与伊朗的外交关系。塞内加尔南部卡萨芒斯地区1982年以来一直处于动乱状态。“卡萨芒斯民主力量运动”要求这一地区独立,时常与政府军队发生武装冲突。持续20多年的内战导致数千人丧生,上万人无家可归。2010年12月15日,塞内加尔外交部曾宣布召回驻伊朗大使。
【与埃及关系】由于埃及在1979年为流亡国外的巴列维国王提供政治庇护,伊朗遂宣布与埃及断交。两国至今没有恢复全面外交关系,但两国在对方均设有利益代表处。
伊朗克尔曼省巴姆市,远处是伊朗著名的巴姆城堡,2003年12月,克尔曼省发生里氏6.3级地震,这座城堡也遭到破坏。
【与中国关系】 据中国“史书”记载,纪元前二世纪汉武帝时,张骞派其副使访问安息(即波斯),安息王令两万骑兵迎候,礼仪极为隆重。东汉末年,安息王的太子、佛教高僧安世高也曾来汉访问,并在中国呆了多年。在中国南北朝时代,波斯派使节到中国北魏王朝友好聘问达十多次。随着双方友好往来,汉文化传至西域,西域文化传来中国,中国、伊朗等国的“丝绸之路”也全面畅通,为两国的经济及文化交流开辟了新的纪元。中国的丝绸、瓷器以及打井、炼铁、制漆、缫丝等工艺源源传入伊朗等西亚诸国,伊朗的物产如蚕豆、苜蓿、葡萄、胡桃、石榴等也源源传入中国。到了唐代,两国往来曾达到鼎盛时期。后来,波斯遭外来侵略,波斯王亲自到唐帝国访问并请援,唐高宗封他为都督,遣将派兵护送他回国,但回国未成死于长安。其子尼列斯谋策复国未成,于唐中宗景龙年间返华也死于长安。当时,尼列斯率领数千波斯人,其中有些在唐朝当上了将军、外交官、天文学家、医学家和学者。在战乱的宋朝,陆上的“丝绸之路”几度中断。这时,造船业开始发达,罗盘针相继使用,许多伊朗人经由海路来到中国广州、扬州和泉州等地经商,有的还在那里安家落户。这就是后人称之为的海上“陶瓷之路”。据记载,中国发行钞票的方法在元朝传到了波斯,后来,波斯钞票上的图案还保留了中国文字。当时,两国的史学家还合编史书“史集”。波斯等国的西域乐舞也盛行于长安。在明代,明成祖和波斯的沙哈鲁王子曾先后互派300人和500人的大型代表团互访;郑和七次航海访问亚非各国时,其中3次访问了波斯湾的忽鲁谟斯(即今霍尔木兹)。当时,随同郑和访问的费信曾写纪行诗句描写当地的风俗及特产。公元1516年,伊朗旅行家阿里·阿克巴尔撰写的《中国纪行》一书,后来,成为中、伊友好交往的珍贵史料和重要见证。据考证,多年来,两国植物的传播和移植就达几十种。波斯的袄教和摩尼教还曾在中国流行。
中国和伊朗同为文明古国,中伊交往历史悠久。1971年8月16日,中伊两国正式建交。1979年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建立后,两国高层互访增多,中伊经贸合作不断深化。2000年6月,伊朗总统哈塔米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2012年6月,艾哈迈迪-内贾德总统出席在北京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并访问中国。
伊中两国在经贸合作上, 中国是伊朗在亚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也是世界第三大贸易伙伴。
伊中两国在文化上,中国同伊朗成立文化联合委员会并定期举办会议,
“真主旅”
“真主旅”是活跃在伊巴边境地区的一个反政府武装,其主要据点位于巴基斯坦境内,目前(2009年)已被伊巴两国列为恐怖组织。伊朗政府一直指责美国等西方国家暗中支持“真主旅”发动针对伊朗政府官员、武装部队及平民的袭击活动。美国政府对此予以否认。
2009年10月18日,伊朗东南部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靠近伊朗与巴基斯坦边界的皮辛地区发生一起自杀式爆炸袭击事件,造成42人死亡。死者包括革命卫队7名官员以及当地部族首领。“真主旅”已宣布对爆炸袭击事件负责。10月19日,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总司令贾法里说,美国、英国和巴基斯坦的情报机构与此次自杀式爆炸袭击事件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