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人大关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情况督查报告
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和《临沧市人大常委会班子2010年度“三个一百” 和重大项目重要工作督查方案》要求,市人大常委会组成由王菊同志率队的督查组,于12月13日,对市食品药品监督局就“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实施情况进行督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重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能力建设,为开展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提供保障
一是积极推进机构改革。面对系统划归地方管理机构改革,局党组统一思想、加强领导、超前谋划,按照有关法律开展工作,确保改革期间干部职工思想不乱、作风不散、纪律不松、工作有序、力度不减,做到改革监管两不误。目前已完成各县(区)局的移交、人员编制、资产和债务下划、市局机关“三定”方案上报工作,职能调整已基本到位。
二是深入开展学习教育活动,调整思路、改进方法。局机关深入开展了优化软环境、增强软实力、创先争优、“三个一”主题实践和实施效能政府建设四项制度等活动,并以此相适应提出“执法监督、业务指导、技术支撑、项目推进、服务产业”的工作思路,将大部分行政许可与监管权限下放县(区)局,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压缩审批时限,进一步加大对县(区)局工作的督查力度,以确保机构改革后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开展情况
1.抓好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控制食品安全事故。
一是加强食品安全宣传。针对今年特大旱灾,以“抗击特大旱灾,管好食品安全”为主题,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月活动。各级各部门在宣传月期间积极以广播、电视、报刊、印发宣传单、悬挂宣传横幅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和安全意识。
及时下发防范和减少食用野生菌、野生蜂蜜、附片中毒事件的文件和预警公告,向手机用户发送预警短信36万余条。印制预防知识自救宣传资料10万份下发各县(区)、乡镇、村办粘贴宣传。及时促成市政府召开预防野生菌中毒电视电话会议,市、县(区)两级政府派出督查组,开展了一次覆盖全市所有村委会的预防野生菌中毒专项督查和宣传,使群众采食野生菌中毒事件得到有效控制。
一年来,全市没有发生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形势平稳,安全状况进一步好转。
二是加强餐饮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在餐饮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上,引入规范的药品监管理念,全面履行《食品安全法》赋予的职责。
加强餐饮业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重点开展了问题乳制品、水产品、“地沟油”、滥用非物质食品添加剂、不合格一次性筷子等多项专项检查,以及学校、机关、建筑工地食堂、“农家乐”等餐饮单位的专项整治工作。
三是加强制度建设,促进监管工作规范化。针对全市餐饮业监管实际情况,在全省率先制定了《临沧市餐饮服务企业食品安全质量管理员制度》,现正在公示执行。正在制定《餐饮业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对餐饮业质量安全进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餐饮服务企业许可证监管档案,明确《餐饮服务许可证》由专人负责。
2.强化药品、医疗器械质量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
一是规范化行政监管与专项整治相结合,严把市场准入关。做到依法行政许可,严把药品市场准入关;加强生产企业GMP、经营企业GSP质量认证管理,严格执行质量认证规范;加强医疗机构的使用安全质量管理;深入开展药品零售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加大专项整治力度。全年开展专项整治达20次以上,加强特殊药品、中药注射剂、药源性兴奋剂、医疗器械、疫苗、生物制品的贮存使用安全监管。严厉打击普通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保健用品、消毒产品、无文号产品等仿冒药品、保健食品中违法添加药物、利用互联网违法发布信息和销售假劣药品等违法行为。
2010年全市共查处各类药品医疗器械案件77起,已结案75起,共收缴罚没款121109.89元。销毁假劣药品1980个品种次,价值16.42万余元。
二是技术监督与科学监管相结合,提高监管水平。建立了药品违法广告监测系统、特殊药品全国联网内部监控系统、药品检验与快速检测体系、药品不良反应和药物滥用监测体系。今年监测违法广告3个,移送工商部门处理1个,监测其它非药品广告19个,部分按保健品宣传的广告均责令停播。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检验技术手段不断提升,检测设备不断更新。各县(区)局均具备了快速检验能力。临翔区药物滥用监测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正在全省逐步推广。
(三)保健食品化妆品市场监管情况
在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监管上引入规范的药品管理理念和方法,建立了保健食品、化妆品索证索票制度,形成保健食品准入制度,严把准入关。
目前全市有保健食品经营销售单位713家,化妆品经营销售单位2436家,今年全市共检查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1163户次,重点整治了160家,抽查品种619种,销毁过期保健品化妆品“迪才彩精华露”、“天娇护发素”等33个品种,涉案金额45000元。
为进一步加强保化品的监管,自2010年11月28日起,组织开展为期一年的创建“八城千店无假冒保化品”活动,通过创建活动,增强从业人员法制意识、安全意识,规范行业经营行为。
(四)努力服务于产业发展,支持地方经济建设
抓住国家积极推进中药现代化进程和我省加快发展“云药”产业的机遇,发挥药监职能作用,培育医药产业,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是通过不断努力,今年8月份,促成广福药业通过股权收购的方式引进资金1100多万元,指导企业开展GMP认证工作,帮助完成了34个药品生产批准文号的再注册,为企业优化产品剂型和调整产品结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帮助公司生产经营活动逐步走入正轨。
二是与云南名欣药业有限公司、云南省农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共同完成了道地药材滇龙胆草山区生态种植关键技术研究与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项目的申报。
三是帮助云县争取省食药监局和省科技厅认定为云南省首批“云药之乡”,打实地方特色药业的发展基础。
四是与相关部门配合,多次开展全市生物药业情况调研,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依据。目前正在联合市科技局对云县龙胆草种植及产业发展进行全面调研,拟在近期向市政府作专题汇报。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执法力量薄弱,监管队伍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承担着药品、医疗器械、餐饮服务环节食品、保健食品和化妆品“四品一械”的安全监管。管理对象包括全市餐饮服务企业、保健食品和化妆品经营企业、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达1万多家。由于监管对象点多、面广、分散,执法人员不足(全市系统执法人员仅130人),难以有效组织监管力量对全市食品药品市场进行稽查、整治,执法力量严重缺乏,食品药品安全形势仍然严峻,队伍素质和监管能力有待提高。
(二)经费短缺,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
一是办公经费来源单一,经费短缺,供需矛盾突出,监管的设备不足,技术支撑还很薄弱;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大,自行解决困难大。
三、建议
(一)继续深入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依法行政;
(二)进一步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力度,确保全市食品药品安全;
(三)继续组织实施好为期一年的“八城千店无假冒保化品活动”,进一步规范保化品市场;
(四)积极鼓励并大力支持生物药业发展。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和部门优势,多提合理化建议,当好参谋助手,积极促成党委和政府下决心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滇龙胆草等生物药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临沧的发展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