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涪陵区:人大信访联系网络框架“网”民心
通过两年的努力,涪陵区人大在本区域内建立起了以区为支撑点,以乡镇(街道)人大(工委)为龙头,上下协调、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人大信访网络框架,形成了纵成线、横成片、内成团的人大信访新格局,促进了信访问题的解决,维护了社会稳定。
人大信访网络“网”民心
在一次带队督查干部大下访大排查大调处工作时,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洪对涪陵区人大信访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特别就该区人大信访网络建设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希望将经验向全市推广。
5月19日至21日,在全国“三沿”(沿海、沿江、沿边)地区人大工作研讨会第20次会议的开幕致辞中,郑洪副主任再次推荐了涪陵人大信访经验。此次会议的主题亦是“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人大信访工作”,涪陵经验受到来自黑龙江、山西、江苏、江西、福建、湖北、云南、广西等省、市、自治区的19个城市的人大常委会领导和人大工作者的好评,并表示将积极向涪陵借鉴学习。
纵横交错不留空白
每年年初和年终,重庆市涪陵区新妙镇人大,都有一项固定的工作,人大主席团的成员集中坐在一起,探讨一段时期来的人大信访工作经验,并分析和谋划今后一段时期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信访工作。
其实这已经形成惯例,是涪陵区人大信访网络中的一个“点”。我们从新妙镇人大网络建设上可以看到涪陵区人大信访网络建设的一个缩影。
据悉,新妙镇人大信访网络建设,自2008年5月全区合乡并镇后就进行了及时调整,将全镇人大信访工作分为三大块:一是纵向网络,从原来的15个村(居)增加到23个;二是内部网络,这涉及行政内设单位6大块;三是横向网络,包括全部镇属、镇辖企业单位共46个。同时坚持人大信访受理、登记、阅批、转办、督办、办理结果报告反馈、存档等一系列工作程序规范,促进了人大信访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涪陵区人大常委会机关副秘书长徐永国谈到,人大信访工作是人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权力机关联系人民群众,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是加强人大监督的重要内容。随着人民群众法治意识的不断增强和人大地位与威信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通过人大信访这一渠道反映问题,寻求人大更好地履行监督职能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已成为新形势下群众信访的一种趋势。
采访中,不管是人大代表,还是人大工作者,亦或普通市民,他们都认为,人大信访是人大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倾听民声、了解民情的重要渠道,是展示人大良好形象的窗口,要不断加强和改进人大信访工作,要把解决上访群众的问题当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另一方面,做好人大信访工作就要切实加强党的领导,要深化认识,注重同各部门、各单位的沟通协调,建立健全人大信访网络,努力解决人民群众的问题。
目前涪陵区人大信访网络已经形成纵向、横向和机关内部三大纵横交错的网络格局。纵向网络是指区、乡镇(街道)两级人大信访联系网络;横向网络是指人大信访部门与“一府两院”之间的信访联系网络;人大机关内部网络是指人大信访部门与人大机关各工作委员会之间的信访联系网络。
“通过构建三个网络,以区为支撑点,以乡镇(街道)人大(工委)为龙头,上下协调、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形成了‘纵成线、横成片、内成团’的人大信访联系网络框架。”徐永国说。
一手抓建设 一手抓考核
涪陵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华中向记者介绍,为了搞好人大信访工作,他们不仅狠抓基础工作,切实加强信访网络平台建设,还特别注重建立考核奖惩机制,确保人大信访网络建设均衡发展。
在网络平台建设上,首先是加强机构、队伍平台建设。一是及时建立适应人大信访工作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各乡镇(街道)人大(工委)结合实际,相应建立了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并配备了专(兼)职信访干部。二是村、居委会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主任(村长)身份的人大代表为组长的信访协调小组。邀请市、区、镇三级人大代表任信访协调员和信息员。
同时,加强制度平台建设。把建立健全人大信访工作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目前,已经建立了人大信访工作、人大信访干部职责、热点难点排查、信访联席会议、信访信息处理、信访案件办理、来访者须知、转办督办、区人大常委会领导信访接待日、乡镇(街道)人大(工委)负责人信访接待日等制度。
其次,还注重加强标准化平台建设。所谓标准化平台建设,就是对人大信访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做到“八有、五上墙”。“八有”是指:有信访领导班子,有信访专兼职干部,有专门的信访接待室,有机构牌子,有信访制度,有信访信息员(协调员),有登记处理文件,有信访工作专用经费。“五上墙”是指:机构牌子上墙、领导小组名单上墙,主要制度上墙,来信来访登记簿上墙,信访网络图上墙。
再次,加强了信息平台建设。对群众在信访中反映出的各类问题,将通过人大信访网络进行纵向、横向沟通,以便相关单位和部门及时掌握和了解不稳定的社会因素,上下联动促进各类问题的解决。区人大信访办则以《信访简析》、《信访摘报》、《信访简报》等书面形式,将信访工作情况向区人大常委会领导汇报和向相关单位及部门通报。各乡镇(街道)人大(工委)对区人大交办、督办的信访案件以及在受理信访案件中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以书面的形式向区人大信访办报送;区相关单位和部门对区人大交办、督办的重大信访案件必须以书面形式报告处理结果;各乡镇(街道)对一些突发的或者正处于萌芽状态又极可能引发越级上访的信访案件必须以书面、电话等方式及时向区人大信访办和区级有关部门报告;各乡镇(街道)人大(工委)将信访办理情况进行归类汇总每月向区人大信访办报送。
最后,则加强了信访件办理平台建设。区人大信访办受理的信访件以信访函件、电话等方式转交“一府两院”依法处理。涉及各乡镇(街道)的信访件,区人大信访办原则上以信访函件、电话等方式直接转交给各乡镇(街道)依法处理。对上级人大和区人大领导交办的重大信访件必须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书面报告处理结果。
华中介绍,光有平台建设还不够,如果不加强管理,奖勤罚懒,网络建设的发展将难以持续。为此,区人大常委会特建立起考核奖惩机制,确保人大信访网络建设均衡发展。一是建立了考核机制。区委、区政府把人大信访网络建设工作纳入党政“大信访”中实行目标管理考核,并将人大信访网络建设工作纳入各级党政目标管理进行统一考核,以考促建。二是建立了奖惩机制。区委、区政府除对各乡镇(街道)的信访网络建设考核结果在全区范围内进行通报外,还对搞得好的单位给予重奖,对较差的单位给予一定的处理。
工作经验值得推广
在一次涪陵区领导干部大接访、干部大下访工作汇报会上,涪陵区委书记张鸣就表示,通过大下访活动,“访”回了民心,“访”平了群众的情绪,“访”回了群众对领导干部的信任,“访”回了广大干部为民服务的作风,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他谈到,人大信访工作是我国信访工作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始终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是加强人大信访网络建设的可靠保证。人大信访网络建设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如果没有各级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推动起来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各乡镇(街道)人大(工委)要自觉地把人大信访工作置于同级党委的领导之下,积极主动地向党委请示汇报工作,以争取同级党委对开展人大信访网络建设的支持。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洪通过对涪陵信访工作的实地检查,对涪陵人大信访经验有了更直接的感知,他当即给予了肯定,并称值得在全市推广。对下一步工作,郑洪指出,应全面推动问题的解决,做到“五到位”,即感情到位、政策到位、宣传到位、对带头闹事触犯法律的要依法处理到位、对每件事要明确领导和时限,做到工作到位。要探索建立信访稳定的长效机制,加强信访信息沟通工作。
确实,加强人大信访网络建设是形成合力有效推进人大信访工作的关键。近年来,人大信访案件逐年增多,办理难度越来越大,仅靠人大信访部门唱“独角戏”是难以解决的。特别是一些重大信访问题往往涉及到多方面、深层次的矛盾,需要多方面沟通配合,共同努力才能解决。为此,惟有建立健全人大信访网络,形成上下联动、左右联动的机制,变“独角戏”为“大合唱”,才能形成工作合力,不断增强人大信访工作实效。(张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