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人大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市人大代表调研博物馆建设
广州日报讯 (记者陈翔通讯员穗仁宣)昨天,在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桂芳的带领下,广州市人大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市人大代表对陈家祠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进行了调研。
2万多件藏品
只能展出308件
调研组一行实地视察了陈家祠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局促的文物仓库里,2万多件珍贵文物与现代工艺精品齐聚于此,由于展厅面积小,设施陈旧,正在展出的馆藏文物只有308件(套),仅占藏品总量的1.48%。张桂芳询问了仓库相关储藏条件和面临的问题。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陶子基说,很多项目是“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目前这些文化建设项目是“三军未动,粮草不足”,“必须保证历史文化名城建设项目的资金。”周庆强说,“外国人到了广州,最喜欢的就是陈家祠,可接近99%的宝物却没办法展出来。我们要下定决心,不能再等了。”
人大代表们在文物仓库流连忘返。张桂芳说:“等全部展出来了,我们再好好看看!不过要想早点看,大家就要全力促进这个事情。”
辛亥革命纪念馆
今年9月底前开放
调研组随后与广州市政府有关部门进行了座谈。副市长许瑞生介绍,广州市政府就相关实施方案的重点项目进行责任分解,在“十二五”期间,完成6个项目,投资总额9.178亿元,分别是辛亥革命纪念馆、南粤先贤馆一期工程、广州民俗博物馆、增城科技文化博物馆、洪秀全故居环境保护与展示扩建工程、玉岩书院修缮工程。其中辛亥革命纪念馆必须在今年9月底前建成开放。
据悉,陈家祠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扩建工程、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改扩建工程计划今年启动,2015年完工。
要挖掘保护和利用
广州历史文化资源
张桂芳说,应当看到,目前广州文化建设水平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利用现状与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要求还存在差距。要深刻认识到,挖掘、保护和利用广州历史文化资源,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是广州贯彻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促进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增强广州文化软实力及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营造宜居环境、提升人文氛围、建设幸福广州的迫切需要。
张桂芳说,在挖掘、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的过程中,要坚持“六个并重”。一是在战略设计上,要坚持制定专门规划、年度计划和重点项目安排并重。二是在实现手段上,要坚持挖掘、保护和利用并重。三是在品牌打造上,要坚持点、线、片并重。四是在保护对象上,要坚持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重。五是在运行机制上,要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并重。六是在保障措施上,要坚持资金投入、人才支持和责任体系并重。
“要把专门规划和年度计划落实,明确时间表和责任单位,不能只是一个泛指的、可以一拖再拖的时间安排。”他说,今年就是要突出抓好陈家祠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扩建工程、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改扩建工程、十三行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工程、大小马站书院群复建保护等项目的启动推进。
要突出城市个性
活化市民集体记忆
张桂芳说:“上个月我带队到欧洲三国考察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作为世界文化名城的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博物馆建筑群、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波兰首都华沙的古城和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的老城,都通过各自独特的城市魅力和特性把不可胜数的名胜古迹连接在一起,形成规模宏大、气势恢宏的观光街区。”
张桂芳表示,要突出城市个性,活化市民集体记忆,打造文化品牌。要在保护和建设历史文化资源点的基础上,围绕“岭南文化中心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近现代革命策源地和当代改革开放前沿地”等特质,抓紧建设文化展示带和主题区域,把点连成线,把线串成片。
张桂芳要求,广州市人大常委会要以督促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关于2号议案决议的落实为抓手,促进广州市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利用工作,推动广州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城。要充分利用广州市地方立法权,进一步完善广州地方性文化法规体系,抓紧修订广州市文物保护管理规定、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