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调研中轴线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杜德印参加
6月14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市人大代表就中轴线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情况,到钟鼓楼、什刹海、景山等地实地调研。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德印参加调研并讲话。
杜德印和人大代表一行首先登上鼓楼楼顶,考察在此展示的铜刻漏等古代计时仪器,观看传统鼓乐文化表演,并向南俯瞰北京旧城中轴线整体风貌。人大代表建议,充分挖掘“北京时间”的历史文化内涵,在钟鼓楼建设北京时间历史博物馆。
从地安门烟袋斜街、广福观经银锭桥、前海东沿一路步行到新修缮开放的火德真君庙,调研组沿途访问居民生活状况和中外游客的参观感受,了解文物建筑修缮保护情况。杜德印很关心什刹海周边商铺的经营情况,得知大部分商铺在政府规划指导下,由居民参与个性化经营,不仅经济效益不错,还形成了文化街区的品牌,他对这种开发模式表示肯定。
调研组来到位于景山北侧的北京市少年宫。这里有位于北京中轴线上、专门存放清代皇帝影像的寿皇殿等重要文物保护单位。教育部门多年来在使用中基本保持了文物建筑的原貌,并正在抓紧腾退。
座谈会上,市规划委负责人汇报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情况,市文物局负责人汇报了北京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进展情况。
杜德印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是2011年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建设全国文化中心专题调研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按照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当前首都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风貌保护仍面临着严峻的形势、繁重的任务。中轴线申遗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坚决防止追求短期利益,牢固树立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文化自觉性,打牢文化根基,提高文化自信,增强提高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凝聚力、影响力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杜德印要求,深入研究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内涵,根据区域功能,确定产业结构,探索保护、传承、创新、发展相统一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新路径和改造新机制。在旧城改造中,要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发展需求和权益,激发当地居民参与改造的自觉性,在恢复古都风貌的同时,建设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晓晨、秘书长唐龙参加调研。(王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