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供给:基础夯实,再夯实

陈仁泽 崔 鹏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11-03-08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要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4亿吨以上;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摘自“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

  

“跑赢CPI真的很辛苦,今年还会接力赛跑吗?希望国家有更多举措出台,给我们信心。”在两会前夕媒体开展的“我向总理说愿望”中,一位网友这样留言。

去年以来,接连上涨的农产品价格牵动着人们的神经。如何保持物价基本稳定已成为重大民生关切。“这些情况再次提醒我们,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事关全局、意义重大。”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管好通胀预期,农业发展是基础。“十二五”开局之年,稳经济、稳物价、稳民心,首先要稳定粮食生产,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米袋子满,菜篮子丰,管好通胀预期有支撑

农业稳,天下安。2010年以来,面对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自然灾害多发频发重发等多重考验,党中央、国务院把扶持粮食和农业生产作为调控物价的首要任务,及时出台一系列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惠农政策,大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去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方面的支出达8579.7亿元,同比增长18.3%。其中,用于农业和农村建设的中央预算内投资1928亿元,占全部中央预算内投资的比重达到49%。

在强农惠农政策的有力推动下,2010年我国农业发展一路向好,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突出亮点。全国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实现连续7年增产,产量连续4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同时,油料、糖料平稳发展,棉花遏制了面积大幅下滑的势头。“菜篮子”产品稳定发展,肉蛋奶、蔬菜、水果等实现总量增加。

“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的稳步增加,为满足国内需求、稳定物价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张光强代表说,市场价格稳定与否,农业生产举足轻重。统计显示,虽然去年9月份以后由农产品价格导引的物价上涨持续加快,但由于粮食充分发挥了“定盘星”作用,全年CPI只上涨3.3%,基本实现全年预期的目标。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农产品供给更加引人关注。“虽然去冬今春冬小麦主产区旱情严峻,但在中央和地方的共同努力下,目前旱情已有所缓解,夺取夏粮丰收,全年粮食有个好收成仍具备有利条件。”全国政协常委、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钱克明认为,目前我国粮食、生猪、蔬菜、水果、鸡蛋、水产品等农产品和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是充足的,全国粮食库存占消费的比重超过40%,远高于国际公认的17%—18%的安全水平,完全可以保证国内市场供应。

困难更多,基数更高,稳粮保供给任务更重

“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生产仍面临不少考验。“未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将深入发展,农产品消费需求将持续增长、结构加快升级,国内外环境将更加复杂多变”,钱克明认为,“十二五”期间稳定粮食生产、确保农产品供给,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任务将更加艰巨。

从自身发展看,粮食产量在七连增的高基础上继续提高,难度加大。“虽然近些年我国农业生产能力有所提升,但靠天吃饭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张光强认为,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自然灾害多发频发重发趋于常态化,不可预见性日益增强,粮食生产风险越来越大。此外,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任务艰巨,既要解决吃饭问题,又要发展棉油糖菜等经济作物保障市场供给,继续依靠扩大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的路子走不通。

从外部形势看,投入品、劳动力、运输费用等价格呈上涨趋势,推动了农产品生产成本的增加,直接影响农民的收益。“要想确保粮食等农产品有效供给,必须保持价格处于合理水平,既要防止市场价格过快上涨,同时又要防止‘田头价格’走低、损害农民生产积极性。”钱克明说。

尽管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但从今后一个时期的市场、政策、技术情况看,粮食持续稳定发展的有利条件仍不少。首先,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商品粮需求快速增长,市场拉动作用逐步增强。其次,有利于农业和粮食的扶持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有效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再次,科技支撑稳步提升,挖掘粮食增产潜力的能力不断增强。而且,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逐步完善,上下支农促粮的工作格局正在形成。

扶持生产,搞活流通,保供给需打“组合拳”

越是经济发展,越要稳住农业这个基础。

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必须大力扶持农业生产,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十二五’必须继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加快完善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体系,建立粮食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张光强建议,多举措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着力提高单产和品质。搞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优化粮食品种结构,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保供给同样需要“菜篮子”稳定发展。钱克明建议,大力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切实落实城市菜地最低保有量制度,建设好“菜园子”。同时,着力提升园艺产品设施化生产水平,推进畜牧水产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

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必须大力改善流通环节。

现阶段我国农产品流通总量大、渠道长、问题多等特点没有明显改变。不仅如此,我国农产品流通产销不衔接,订单农业比重低,农产品“买难”、“卖难”问题仍时有发生。商务部原部长助理黄海委员认为,要搞活农产品流通,必须从体制入手来解决“最后一公里”菜价上涨的问题。

政府要对农产品流通的基础设施加大投入。同时,在批发零售环节,进一步消除垄断,充分竞争。

农业丰则基础强,粮食足则物价稳。代表、委员们表示,只要强化扶持政策,有效增加农产品供给,避免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就能为管理好通胀预期赢得主动。

来源: 《人民日报》 2011年3月8日 责任编辑: 陈丰
print  close  to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