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中国迎来的第一支外国救援队
5月17日,日本搜救人员向遇难者遗体默哀。当日7时25分,日本救援人员历经16个小时的搜救,在四川青川县乔庄镇一处倒塌的六层楼房废墟中挖出两具遇难者遗体。新华社记者 李涛摄
一张照片在网上盛传:一对母子的遗体被整齐覆盖,身穿搜救服的日本搜救队员面对遗体肃穆地站立两旁,他们低垂着头,向死难者默哀。网上有无数跟帖,对日本搜救队员表现出的对死难者的尊重大加赞扬。
参与国际救援20多年来
出发最快的一次
5月12日地震发生当晚,日本驻华使馆向我外交部亚洲司提出,愿随时派国际救援队和医疗队前往灾区协助救灾。15日上午,我国政府批准日本救援队前往灾区,该救援队成为赴四川灾区的第一支救援队,也是新中国历史上参与现场救灾的第一支国际救援队。随同日本救援队前往灾区的中国外交部新闻司参赞李文亮说,日方从接到通知到救援队伍集结出发,一共不到六个小时。任救援队团长的日本外务省官员小泉崇也表示,这次来华是日本参与国际救援20多年来出发最快的一次。该救援队由来自日本警察厅、消防厅、海上保安厅等的60名队员组成。第一批队员31人于16日凌晨2时抵达成都,后前往青川县救援。第二批29名队员于16日晚抵达成都,17日与第一批队员会合后前往北川县,在北川中学、北川县城展开救援。21日凌晨,日本救援队乘包机回国。日本救援队还是这次在四川灾区转战距离最长的一支救援队。
外交部亚洲司日本处袁勇告诉记者,这次随行的一共五人组成协调配合小组,除他本人外还有亚洲司日本处的陈明煌、新闻司的李文亮参赞和周冬梅及国家地震局负责国际合作的一名同志。5月15日,中方人员先于日本救援队到达成都。因为这是新中国接受的第一支外国救援队,再加上有胡主席刚刚访日成功的背景,所以外界特别关注,从救援队走下舷梯一直到他们登上飞机回国,自始至终有大批记者跟随,其中80%~90%是日本记者。日本媒体对此非常关注,全程高密度跟踪报道。日本救援队每隔1小时或2小时,定期发布相关信息。
虽然从灾区回来已经一个多星期了,但谈起与救援队所经历的一切,袁勇这个80后的年轻人眼里仍然充满泪水。“我个人有两个感受。第一就是我们所看见的和经历的远远要比在电视上所看到的画面更具有冲击力和震撼力。因为我也算是80后的,阅历不太丰富,以前经历过的对人性最深处的触动很少,但到了汶川地震现场,感受大不同。我们去了一些中学,在北川中学,很多孩子可能在第一时间就已经失去了生命,日本救援队优先抢救生存者,所以很多遗体还部分暴露在视线所及的地方,心里确实受到很大触动。第二就是日本救援队丰富的专业技术经验和高尚的敬业精神。当然,这也是每一支外国救援队都具备的。只有具备这两者才会有很好的搜救效果。”
列队为遇难母子默哀
日本救援队抵达成都时已经是凌晨2点多钟了,地方外办建议他们休整一下,队员们拒绝了,他们想立刻赶赴灾区。然而当时谁都没有想到路途会这么艰辛和遥远,日本救援队也从没碰到过那么复杂的地形和恶劣的交通环境。凌晨2点钟出发,走了8个多小时,上午10点半左右才到达第一个搜救地点——青川县关庄镇。救援队所经过的路,一边是急流,一边是大山,随时有滑坡和巨石滚下的危险,也随时可能再次发生余震或者交通阻断的情况。日本救援队有整整一个车队,五六辆车在山道上行驶,随时都有危险。“当时我们没感觉,但后来觉得挺后怕的。”袁勇事后回想起来仍然心有余悸。
到达现场后,救援队员们本想大干一场,但是看到的场景让他们挺失望的。当地解放军指挥部也劝他们“还是回去吧”。那里是山与山之间的一个十字路口,里面有两三个自然村。地震之后,两边山体整体滑坡,那些村子全部被掩埋,根本看不出村子的原貌了。据说里面有好几百人,被埋在十几米甚至几十米的土层下。更何况日本救援队第一批只有30个人,又没有重型救援设备,所以根本不可能搜救。当地老百姓也感到很失望,但仍希望日本救援队到现场去看看。日本队员跟着向导去到现场,分析了灾情并向老百姓做出充分解释后,向地震现场默哀,然后就决定转移了。
日本队员很失望,他们表示希望中方一定要再协调一个有搜救价值的地方。接着,队员们辗转到青川县城,首先前往当地中医院的一栋六层楼,他们希望能找到幸存者。楼已经整体垮塌,只剩后面的一堵墙,中间的门全部下沉了。当时是16日下午3点多,中方的大型设备已经把外围的预制板和其他东西挖开,日本队探测后,认为可以搜救。因为第一批救援队员没有带重型设备,于是就徒手搜救,探一下,再挖一下,一点点推进。直到天黑,队员们决定几班倒,通宵轮流作业,希望能找到幸存者。到这时他们已经12个小时没有进食,当地老百姓把自己领到的方便面和救济食品送到搜救现场,队员们因此深受感动。那是日本队员们从15日下午以来第一次吃到热食。到了第二天7点半左右,队员们在最里面的地方找到了遇难者遗体,那位遇难的母亲弯着腰护着孩子,而她身下的婴儿出生仅75天……
队员们将遗体包裹处理好,全体列队两侧,向遗体默哀一分钟。随后,他们将遗体抬上灵车,并向遗体庄严地敬礼,目送灵车远去。
“我是在日本处工作,平时跟日本打交道恩恩怨怨特别多,但这次,几乎所有的人,包括以前比较反日、仇日、有愤青情绪的人都对日本队员的表现给予了比较客观的评价,感动于日本队员的所作所为,而且从内心里感谢他们。”袁勇感慨地对记者说。
的确,日本队员所到之处赢得了人们的期待、好评和尊敬。但是队员们惋惜地说,这次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救出幸存者,对于在墙缝或者柱子下面挖不出来的那些人,特别是对那些受难的孩子们,他们感到非常心疼。
作为一名从事对日工作的外交官,袁勇认为日本救援队的所作所为远远超出了救援本身:“我觉得这对改善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关系有很大促进作用。中国和日本之间有很多问题,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中日国民感情比较脆弱。这次行动虽然不能一步到位解决问题,但却能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两国国民的情感。”袁勇介绍说,日本媒体在四川地震期间客观地报道灾情,对中方的努力给予积极评价,就连一贯右倾的《产经新闻》,也没做太多负面消息的报道,而是转述中国网民积极评价日方的行动,这一切极大改善了两国国民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