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人大政协大会之前,各家媒体都在摩拳擦掌积极准备会议报道,作为长期采访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记者,我在观察和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媒体应有怎样的“两会态度”。
应该说,媒体对中国的人大政协制度有一个认识消化和理解的过程,而新闻报道也在最近十多年内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和提升。媒体对两会的追逐与挖掘,同时也培育和强化了受众对两会的了解与认知。
不可否认,一些媒体尤其是一些都市媒体及网络媒体在两会报道时往往不得要领,把大会演绎成一次嘉年华的仪式,或者围堵追逐明星代表委员,或者搜罗千奇百怪雷人雷语,把一个严肃的政治活动娱乐得俨然春晚一般热闹。
全国人代会是一场民主的大考
它不仅仅是对国家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监督、考试,不仅仅是对人大代表政治智慧的检验、考核,也是对所有媒体、对新闻记者、对公共舆论的一次统考,同时还是对大会发言人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新闻舆论引导能力的一次拷问。
媒体如何能够以更成熟、更积极的姿态应对人代会这场大考,在参与上有更多进步?如何全面、客观、准确、负责、理性地报道大会,而不是为了吸引受众眼球只将镜头对准个别话题和明星人物?如何把目光更多地转向来自基层、一线的代表,充分倾听他们的呼声?如何在大会报道中,选好采访对象、取好采访角度,挖掘不同的声音、独特的观点?
在这里我想提出五个有机统一——
把宣传规律和新闻规律有机统一起来,从大局着眼,从新闻入手,更加注重全国人代会宣传的新闻性,在宣传价值和新闻价值的共振点上做文章,增强大会宣传报道实效;
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有机统一起来,把党中央精神和群众知情权有机统一起来,自觉践行以人为本的新闻传播理念,在大会宣传与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结合点上做文章,增强大会宣传报道的亲和力;
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有机统一起来,把大会正面宣传与热点引导有机统一起来,把形势政策宣传、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宣传作为回应社会热点、凝聚思想共识的重要手段,把社会关注度高的热点引导作为开展正面宣传的良好契机,使热点引导更加有力,正面宣传更加生动,共同营造大会的正面舆论强势。
唯有如此,才能促进媒体的进步,大会报道才有望告别喧嚣和浮躁,进入良性互动的循环。
涉及大会报道除了娱乐化倾向,媒体近年来还有一个通病即过度的新闻碎片化,使大会报道缺少深度与力度。
我们的舆论引导不能因循守旧,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创新,顺应新变化,探索新路子,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媒体的大会报道应当注重整体策划,主动设置议题,为形成共识、凝聚力量营造舆论强势。特别是发挥评论、理论和深度报道三大优势,着力把大会主题的新闻报道做足、做亮、做出新意,让主流声音、正面舆论更富新闻性和可读性,更具广度和深度。
(作者系人民日报驻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首席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