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作品点评

报道人大代表高质量建议的力作

——《让互联网真正成为反腐“天网”》点评

李 群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13-09-13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法制日报选送的通讯《让互联网真正成为反腐“天网”》,是一篇报道全国人大代表提出高质量建议的力作。文章一改以往此类报道的俗套窠臼,用鲜明的主题、生动的语言、深刻的哲理和创新的笔触,带领读者走进了全国人大代表的内心世界,也令读者对这篇通讯的清新文风过目不忘。

    近年来,“战功赫赫”的网络反腐取得了显著成绩,也带来了新问题和新挑战。由于网络自身的开放性和低门槛,给网络举报信息的甄别带来挑战,网络反腐“双刃剑”性质凸显。这种情形同样引起了全国人大代表的重视与关注,有代表提出加强网络反腐法制化建设的建议。记者敏锐地发现了这一问题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并形成了有说服力的报道。

    该通讯开宗明义指出,从南京的“天价烟”局长,到陕西的“杨表叔”,再到广州的“房叔”、“房婶”,近年来,网络反腐可谓“战功赫赫”。然而,由于网络自身的开放性和低门槛,给网络举报信息的甄别带来挑战。网络反腐变成了一把“双刃剑”。

    该通讯肯定了已成为反腐“天然盟友”的网络的积极作用,指出,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得到大范围普及和迅猛发展。借助受众面广、影响力大以及方便快捷、低成本、低风险的传播特性和优势,网络成为反腐败的天然盟友,也为公众积极参与支持反腐倡廉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渠道。

    但是,需要引起担忧的是,网络在将一些贪腐官员拉下马的同时,也存在谣言泛滥、网络语言暴力等负面情况,一些人通过“花边信息”满足偷窥欲望,通过“人肉搜索”损害他人隐私。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低俗化、娱乐化的倾向有可能使网络反腐误入歧途,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反腐的严肃性。

    因此,该通讯指出,只有对网络反腐进行专门立法,或者将网络反腐规范在反腐法案中作专门规定,明确政府、网络媒体、网民的权利和义务,通过顶层设计,将网络反腐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网络反腐的正能量才能得到进一步释放。

    该通讯的结论是值得重视与借鉴的。为切实加强新形势下的网络反腐法制化建设,进一步发挥网络反腐的积极作用,应建立网络举报和网络监督、网络反腐程序、反腐网民保护的法律制度。建立通畅、高效、规范的网络监督主渠道,提升网络舆论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要进一步完善网络反腐的处理与反馈机制,确定时限办结,并按期反馈,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该通讯紧扣时下热点、难点问题,联系实际细致阐述代表观点,产生积极社会效果;文字生动、灵活、简练,可读性强,贴近法治,贴近生活,文风朴实无华,被新华网、中国新闻网、新浪网等国内十数家主流网站转载,受到广泛关注,社会反响大,对完善网络渠道反腐起到推动作用。

    (作者系法制日报副总编辑、第23届中国人大新闻奖评委)

  来源: 中国人大网 2013年9月13日 责任编辑: 李杰
print  close  to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