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作者采写体会

追热点但不仅限于报热点方能更客观公正

——《医院不得拒收疑似精神病患者》采写体会

张伟杰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13-09-13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近来,北京大悦城、北京马连道、广西东兴市等多地连续发生精神病人挥刀砍人的恶性事件,引起了公众对精神病患者潜在危险的担忧以及对精神病患者收治问题的讨论。由此,更多的人忽然意识到,与一直被热烈关注的“被精神病”问题相比,如何发现和预防有暴力倾向的精神病患者危害社会以及如何有效救治他们才是更加严峻的现实难题。

    这不禁让我想起《精神卫生法》出台后,我对《医院不得拒收疑似精神病患者——解读精神卫生法五大关键词》一稿报道重点的选取过程。

    不论“武疯子”事件是否频发,我们都不能说“被精神病”危害小,也不能说“被精神病”不该受重视。但通过一些数据和事件可以知道,“被精神病”的现象与精神卫生工作中的预防不力、患者得不到及时治疗、有效康复相比,数字小得多,对社会公众的影响更不能相提并论。也正是基于此,在《精神卫生法》的制定过程中,该法的关注点更多地给予了预防、收治和康复等环节。

    但是,在这部法律制定的整个过程中,不少媒体的报道重点都集中在“被精神病”的问题上。甚至有的只报道草案对这个问题的规定、修改以及各种意见,对该法涉及的其他内容则完全不予介绍。这样做,难免会向读者和受众传递一个片面信号——我国的“被精神病”问题特别严重,《精神卫生法》就是为了规制这一现象而制定。但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

    在精神卫生法草案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程序之前,我就一直关注精神卫生领域的相关问题。一开始,我也是把主要精力投放到了“被精神病”问题上。但是,随着采访的深入和资料的收集,我渐渐发现,因为医治费用以及我国医疗资源的有限,精神病患者“应当收治而未能收治”才是现实中更为严重的问题。

    中国疾控中心2009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有各类精神疾病患者达1亿人以上,其中重症精神病患者超过1600万,能够住院治疗的不超过10%。有数据显示,仅河北一地,被关在笼中或被铁链锁住的精神病人,就有约10万人。

    还有业内人士估计,我国每年由精神病人引发的刑事案件,达到万起以上。在刑事案件中,精神病人由于自我控制能力弱,作案具有对象不特定、地点不确定、时间不固定、手段残忍等区别于其他一般刑事犯罪案件的特点,这类犯罪成为公共安全的严重隐患。

    有暴力倾向的精神病患者非常可怕。有精神病患家属曾告诉我,他弟弟很小就得了精神病,还是“武疯子”型,不知何时他就会闯祸——打人、摔东西甚至放火,家里人实在没办法才把他送到精神病院。这位家属说,因为家里经济条件好,所以能够为弟弟支付医疗费,如果没钱,也只能把他关起来。

    而数据也表明,因为精神病患得不到有效的治疗,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生活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要么自由自在地随时有可能伤害每一个人,要么被无奈的家人囚禁在家中。

    除了“应收治而未收治”问题外,精神科医护人员也长期被人忽视。他们担负着治疗精神病患任务,每天都可能直接面对有暴力倾向的精神病患者。可因为一些影视作品和大量“被精神病”的新闻报道,甚至还让精神类专科医院和精神科医护人员被戴上了不该有的“可恶”面具。他们干着危险而艰难的工作,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认可,以至于造成人才的大量流失。医护人员不足,一个直接的后果则是“该收治而收治不了”,进而终将加剧精神病问题的预防难和治疗难。

    作为媒体记者,有义务准确、全面地向公众传递信息,而非仅仅挑选能够“吸引眼球”的内容报道。基于这一原则以及对上述现实情况的了解,在《精神卫生法》出台后我将主要的精力集中在对精神病的预防和对患者的诊治上。

    为了让读者了解新法的内容,我选取了“解读”的方式,按照法律的脉络,将送诊、诊断、治疗、鉴定、救助五方面内容进行了梳理,既介绍了法条的内容,还报道了重大热点问题的立法意见及修改情况,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法律的规定。

    另外,在主打稿件之外,我还对我国当时精神卫生领域的一些数据进行了整理和编辑,将《精神卫生法》的立法进程、严重精神病患者的人数、精神病科病床数和精神科医师数与服务人口比、与世界的差距以及医护人员的收入现状等作为背景知识加以链接,丰富了稿件的信息量,也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我国精神卫生领域的实际情况。

    稿件见报后,受到了读者和我报专家评报组的好评,他们认为该文是对读者负责的一篇报道。这样的评价,更坚定了我力争客观、全面报道而不盲目追“热点”的信念。

    (作者单位:工人日报)

  来源: 中国人大网 2013年9月13日 责任编辑: 李杰
print  close  to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