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作品点评

笔随人大一起舞

——《预算草案报告不再羞答答》点评

陈 峰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13-09-13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在这次全国人大好新闻评选中,多篇推选稿件涉猎财政预算监督题材,其中由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报送的《预算草案报告不再羞答答》一稿,经评委几轮票决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可喜可贺!

     审查和批准预算、决算,监督预算执行,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财政预算反映的是本级财政收入的来源、财政支出的各项用途和数量,规定着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人大审批政府预算,主要是从源头上控制政府的支出,监督政府管好人民的钱袋子,做到财政收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然而,由于财政预算报告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审议时间有限,在人代会或常委会会议上审议时,往往只有少数人发表意见,多数人只能雾里看花,跟着感觉走,因而减弱了人大对政府预算的法律监督力度。

     对于这样一个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近几年来不断试水,选取各种路径,逐步揭开用数据堆砌起来的预算草案报告面纱,确保预算报告让代表看得清楚、弄得明白,知道来龙去脉,实施审查监督,真正把预算纳入法治控制之下。与此同时,新闻媒体负责采访人大的记者们,心与人大一起走,笔随人大一起舞,密切关注、逐步熟悉这一经济中的政治问题,真实记录人大在探索路上的思考、脚步及成效,写出了人大对政府财政收支进行实质性审议和制约的好新闻。

     《预算草案报告不再羞答答》就是一篇记者与人大一起思考预算监督大计、一起熟悉预算政策业务,最后在重要新闻节点上整合出来的一篇力作。

     据文中透露,广东省人大及其常委会一直在不断推动、呼吁和努力,加强对政府财政预算的监督,并且在让代表看得懂上下功夫。尤其是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的要求后,省人大常委会在今年人代会前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会前20天,把年度财政预算草案报告,以及对预算进行直观说明的图解表格,一并寄送给全省每一位省人大代表,使代表有充足的时间阅读、调研和熟悉,为大会审议发言作足准备;会议期间设立“24小时热线电话,由熟悉财政业务的专人为代表答疑解惑,帮助代表解决审议中遇到的难题;细化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公开省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省级部门预算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数,财政支出中帮助市(县)增强发展后劲、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支出比重,方便代表在审议中站在全局提出意见、建议。

     面对省人大常委会今年采取的突破性举措,记者充分运用学习积累的有关政府财政预算编制的方向原则、人大审议预算的法律规定等知识,收集整理人大近几年来不断从机构设置、审议范围、审议质量等方面加强财政预算监督的典型事例,用四个首次(第一次),凸显人大履行监督预算职权的创新性,以代表性人物谈变化、说做法、讲缘由的表达方式,深入浅出地把专业性很强的预算监督问题讲得清清楚楚,使内行看了不觉浅、外行能够看得懂,让读者从中了解人大监督政府预算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效果,明白纳税人所缴税款的用场,从而增强对政府的信任感。

     通读这篇获奖作品,感觉到记者是一个研究型的富记者。在采访人大工作中十分注意观察、学习、思考、积累,采访本和脑子里记录了许许多多闪光的素材,当遇到新闻发生时,能够迅即迸发灵感,串连线索,生发新意,给受众提供色香味俱全的新闻大餐,而不是只满足于程序性报道、满足于一事一报,更不是满足于拿上文件就走人的文件式报道。这也是当下提倡的记者应有的作风。

     诚然,这篇稿件也有不规范用语,比如把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在两处表述为省人大预算工委。另外,在个别段落的选材上尚有不够精当之处。

     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大有文章可作,希望有更多可圈可点的好新闻面世!

    (作者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副巡视员、《新疆人大》杂志社社长、总编、第23届中国人大新闻奖评委)

  来源: 中国人大网 2013年9月13日 责任编辑: 李杰
print  close  to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