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作品点评

以新的视角解读人大代表

——《翟峰:用时光“雕刻”议案的人》点评

冯 恒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13-09-09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我在地方人大工作了近30年,常有人问我,人大代表到底干了些什么,他们干的那些事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了什么好处?也常听一些人大宣传工作者感叹,人大代表的工作不外乎是参加会议、视察检查和提提建议,写作内容无法推陈出新。四川人大网的通讯《翟峰:用时光“雕刻”议案的人》用真切鲜活的事例回答了这些问题,写出了一个人大代表如何密切联系选民、倾听选民呼声、反映社情民意、宣传法律法规、协助政府推动工作的等等。读后令人振奋,予人启迪。

    人大代表来自社会的方方面面,在某一方面,人大代表有好的名声、耀眼的闪光点。但人大代表不等同于劳模或者先进工作者,他们是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人大代表在代表大会会议期间,依法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提出议案和意见批评建议、参加各项选举以及提出质询案和罢免案等;在闭会期间,依法开展视察和调查、与原选举单位或选民保持密切联系、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宣传法律和政策以及协助本级人民政府推进工作等。在我国,人大代表大多是兼职的,完成自己所在岗位的工作,在各方面起带头作用等不是宣传的主要内容。如果把人大代表当作劳模、先进工作者来报道,就模糊了对人大代表职责的认识,对坚持和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产生不利的影响。

    这篇通讯的特点:一是成功寻找到新的视角去解读人大代表。作者抓住翟峰“参加10次省人大会议,共提出了483件议案和建议,这些议案和建议的答复率都为100%,而且大多数答复都做到了认真负责,其办理落实工作也是措施具体、成效较好”的重要片段,集中笔墨,倾注感情进行采写,为读者走近和认识翟峰,进而认识人大代表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二是通过细节的刻画来展示人大代表的形象和风采。作者通过概括、凝练和细节的刻画,让读者自己去体会人大代表的动人之处。三是通过捕捉语言来展现人大代表的精神风貌。“我的每个议案都是时间打磨出来的,议案的质量好,人大也很重视,所以得到落实的时候就很多,这让人觉得有成就感,有动力”。这些生动而精致的语言既展示了翟峰的性格和思想闪光点,也给读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因此,这篇报道的角度新颖,内容客观真实、接地气,在人大代表和群众之间搭起了一道桥梁,让读者能够走近真实的人大代表,了解他们的履职情况,对宣传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积极的意义和重要的作用。

    (作者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第23届中国人大新闻奖评委)

  来源: 中国人大网 2013年9月5日 责任编辑: 李杰
print  close  to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