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届中国人大新闻奖报纸通讯社通讯一等奖作品《中巴车上的流动“人代会”》(《大河报》2012年8月25日刊发,作者李敬欣、王鲁峰、刘江浩),面对城镇化道路如何走这个宏大课题,不是泛泛点题,面面俱到,而是以驻豫全国人大代表关注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如何走”的专题调研切入,精辟立意,站位高远,即“站在天安门上想问题,站在田间地头找感觉”。这首先是组织形式好。
从结构形式看,该报道谋篇布局,前中后紧密呼应,构思极具匠心。从表现方式来看,新闻报道揉和了文学手法,更加生动可读,甚至可当作美文欣赏回味。这是中国人大新闻奖一等奖授予地方都市报的一个重要原因。
大课题 小切口
城镇化的道路到底该怎样走?这是中央和全国各地都高度关注的课题。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指出,河南省是人口大省、粮食和农业生产大省、新兴工业大省,解决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三化”)协调发展问题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
2011年10月份召开的河南省第九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提出,要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新型工业化为支撑、新型农业现代化为基础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
2012年11月中央召开的党的十八大也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四化”同步发展。
河南这个人口大省、粮食和农业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城镇化率低于全国10个百分点。2020年全国实现全面小康,如果河南的城镇化率不能赶上全国的平均水平,河南就会拖全国的后腿。河南探索城镇化的路子,显得更为急迫。
面对这个宏大的课题,驻豫全国人大代表认真履职,积极调研。记者以驻豫全国人大代表的调研活动切入,跟踪采访,对河南新型城镇化路子取得的经验和对现实的思考进行了梳理,在现场特写中运用了多种文学表现手法,抓细节、抓典型,突出现场感,使这一“坚硬”的重大时政报道生动可读。
大道理 小角度
李克强总理在2013年3月之前的45个月内,六次提及城镇化。他说,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2013年1月15日,在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考察调研时指出,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要走集约、节能、生态的新路子,着力提高内在承载力,不能人为“造城”,要实现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融合,让农民工逐步融入城镇。要为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提供市场,实现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
驻豫全国人大代表通过调研,认为城镇化不是简单地“合村并居”,也不是短期内动员更多的农民到城镇买房及住在城镇,而是有步骤分阶段转换农村居民身份,给农民以市民的待遇,为转换了身份的农村居民提供城市化的社会保障。城镇化也不单纯是为了拉动经济的增长,推进城镇化的最终目标是根本消除城乡二元化结构。河南探索的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是生动的实践探索,与中央的要求契合。
新型城镇化道路,中央和省都有指导性政策出台,但是在基层,这条道路如何走,能走到哪里?到底该怎样落实?这是驻豫全国人大代表时刻关注的头等大事。人大代表的调研不是一掠而过,而是边调研、边讨论,认真寻求最科学的路子。报道通过朴实的语言,用生动的对话描写,诠释了新型城镇化的真谛,同时也将人大代表认真履职的态度,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很好地宣传了人大代表的作用。
大场面 小场景
电影、电视导演惯用的表现手法,就是“大场面+小场景”。一开始先铺排出一个宏大的全景,然后焦距拉近,切换出一个个小场景的特写,让人物更加真切、事件更加贴切。
这一表现手法在此文中得到了恰当的运用。2012年8月22日开始,25名驻豫全国人大代表就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组成员披星戴月,起早赶晚,3天走了2个市5个县,开了7个汇报会和座谈会,还进社区,坐到老百姓的家中,征求老百姓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上工地,听取外出务工人员对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建议;入车间,了解进城务工人员对新型城镇化道路的诉求。
面对这宏大的场面,记者不是笼统地概括,而是将3天调研的核心内容,剖成了3个特写镜头:“新型城镇化不能牺牲农民的利益”、“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可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我们可以大胆地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了”,这三个小场景,按照严密的逻辑结构,层层推进,同时用描写、对话、叙述、议论等表现手法,用流畅的文笔把视察活动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通过对一个个小场景的特写,避免了大场面描写的繁琐、概括、空洞,生动、简练、准确地提炼出了该报道的精髓,那就是人大代表不是一年开一次人代会了事,而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实现常态化,很好地宣传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作者系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主任、第23届中国人大新闻奖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