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对外交往 > 友好往来

弘扬传统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

——在南非国民议会的演讲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吴邦国

浏览字号: 来源: 新华网;2011年5月27日 08:23:30

  尊敬的西苏鲁议长,

  尊敬的马赫兰古主席,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今天,在我对南非进行正式友好访问之际,有机会来到国民议会,同各位新老朋友见面,感到十分高兴。首先,我向在座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兄弟的南非人民和非洲人民转达中国人民的诚挚问候和良好祝愿!

  南非是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这片广袤神奇的大地,不仅以两洋交汇的壮美风光、灿烂独特的多元文化闻名于世,更以反种族隔离斗争的光荣历史、争取人民自由平等的伟大胜利享誉世界。新南非成立17年来,贵国政府和人民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经济蓬勃发展,种族和睦相处,民生不断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日益提升。特别是南非世界杯足球赛的成功举办,集中展示了南非蒸蒸日上的新兴大国形象,“彩虹之国”焕发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彩。中国人民对南非人民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由衷的钦佩和高兴,衷心祝愿兄弟的南非人民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中国和南非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但两国人民心心相印。早在南非人民反对种族隔离的正义斗争中,中国人民就坚定地与南非人民站在一起。1998年,中南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掀开了两国友好合作的新篇章。13年来,双边关系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各自对外关系中发展最快、最为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这在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中是少有的。

  ——战略互信不断加深。建交仅两年两国就确立了伙伴关系,2004年提升为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战略伙伴关系,2010年再上一个台阶、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形象地说,中南政治关系的发展就像田径赛中的“三级跳”一样。两国领导人像走亲戚一样常来常往,建交不久曼德拉总统和江泽民主席就实现了互访,此后姆贝基总统、祖马总统多次访华,胡锦涛主席等中国主要领导人也先后访问南非。上个月,两国元首还在中国海南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期间进行了很好的会谈。

  ——经贸合作快速发展。中南签订了投资、贸易、技术、税收等多个双边经贸合作协定,务实合作涵盖贸易、能源矿产、农业、房地产、新能源等众多领域。双边贸易额从16亿美元增加到257亿美元,增长了15倍,中国已成为南非在全球的最大贸易伙伴,南非也成为中国在非洲的最大贸易伙伴。一批有实力、讲信誉的中国企业在南非创业发展,不少世界知名的南非企业赴华投资兴业。2007年,中国工商银行出资54.6亿美元入股南非标准银行,是迄今为止中国在非洲最大规模的金融类投资。

  ——人文交流日益密切。南非已成为与中国建立友好省市最多、设立孔子学院最多、吸引中国游客最多和拥有中国留学生最多的非洲国家。2010年,首站赴南非旅游的中国游客达到5.4万人,同期南非有6.4万多人次来华,分别比上年增长34.8%和25.5%。近年来,“感知中国·南非行”、“相约北京·南非周”等大型文化活动相继举办,掀起了一个又一个中南人文交流的新高潮。

  还值得一提的是,两国立法机构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在中国全国人大与外国议会建立定期交流机制的15个国家中,南非是唯一的非洲国家。在此,我愿向长期致力于促进中南友好合作关系发展的南非议会和各位议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这里我要强调的是,中国和南非同为有重要影响的发展中大国,同为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活力的新兴市场国家。重要的历史责任,广泛的共同利益,巨大的合作空间,使两国关系越来越具有战略性和全球意义。中方愿同南方一道,继续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巩固战略合作的基础,丰富战略合作的内涵,共同开创中南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更加美好的明天。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追求和强烈期盼。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亿万中华儿女,以改天换地的豪情壮志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迈向现代化的壮丽史诗,国家实力一天天强起来,人民生活一天天好起来,古老的中华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很多外国朋友问我中国发生沧桑巨变的原因。我想,最根本的是我们开辟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体现人民意愿的强国富民道路。这当中,很重要的有这样三点。

  第一,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们切身体会到,发展是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的关键所在。贫穷落后是长期以来中国面临的最大实际,解决中国一切问题要靠发展,战胜一切挑战还要靠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横下一条心,排除一切干扰,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连续制定和成功实施六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制定和实施数十个相关领域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等多个区域发展战略。经过30多年持续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2010年与改革初期的1978年相比,国内生产总值从2165亿美元增加到5.8万多亿美元,占全球的比重由1.8%提高到9.5%,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226美元增加到4300多美元,增长了18.4倍。国家财政收入从1132亿元增加到8.3万亿元,增长了72.4倍。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粮食产量从3亿吨增加到5亿多吨,成功解决了占世界近五分之一人口的吃饭问题。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4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高速铁路通车里程达到8400多公里,电力装机达到9.6亿千瓦,均居世界第一位。顺利实施了载人航天飞行、月球探测、青藏铁路、三峡工程等一批举世瞩目的重大工程,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奋力战胜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正是因为我们始终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亿万人民从发展中得到了实惠,发展已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中国的发展不可阻挡。

  第二,坚持把改革作为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我们切身体会到,改革是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释放亿万人民的创造活力,才能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只要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锐意推进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其他各个领域的全面改革,不断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一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对农村集体土地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对国有经济布局进行战略调整,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改组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90%的国有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一批大型国有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同时,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三分之二左右。积极培育资本、产权、土地、劳动力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完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二是,坚决实行对外开放,从建立经济特区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目前,中国的进出口总额超过2.9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出口国和第二大货物进口国,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超过1万亿美元,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71万家。三是,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涉及国家领导制度、立法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司法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各个方面,努力增强党和国家活力,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通过现行宪法和4个宪法修正案,制定现行有效法律239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形成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都纳入法制化轨道。正是因为我们始终把改革作为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不断破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亿万人民从改革开放中看到了希望,改革开放已经深入人心,中国的改革开放不可逆转。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余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