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
——在南非国民议会的演讲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吴邦国
第三,坚持把和谐稳定作为改革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切身体会到,稳定是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的根本前提。中国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城乡、区域发展很不平衡,要在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搞现代化建设,没有安定的政治局面和稳定的社会环境,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已经取得的发展成果也会失去,甚至可能陷入内乱和分裂的深渊。对此,我们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从战略高度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一是,坚持走自己的路,在涉及国家根本制度等重大原则问题上不动摇、不折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正确发展道路,积极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文明成果包括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抄照搬,在中国发生深刻变革、世界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始终保持了国家政局长期稳定。二是,确保人民安居乐业,从解决老百姓最关切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入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010年与改革初期的1978年相比,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元增加到1.9万元;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从134元增加到5919元。农村贫困人口减少2.2亿人,减贫人数约占发展中国家减贫人数的75%。城镇化率从17.9%提高到49.7%,每年有1000万左右的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2.57亿人,全国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2亿人。9年免费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在校大学生人数由86万人增加到2231万人。城乡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前的35岁上升到2010年的73.5岁。三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针对社会深刻变革带来的矛盾和问题,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健全群众权益保障机制,畅通群众利益表达渠道,依法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依法惩治违法犯罪活动,及时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正是因为我们始终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国的改革发展才能够顺利进行,亿万人民从稳定中尝到了甜头,从3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和谐稳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稳定是福,动乱是祸,社会和谐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虽然中国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世所罕见,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相当突出,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依然艰巨而繁重。目前,我们正按照中国全国人大批准的“十二五”发展规划,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坚信,只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改善民生,不断促进和谐稳定,中国就一定能够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各族人民就一定能够过上更加幸福安康的好日子。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我先后六次访问非洲,亲眼目睹了非洲大陆的发展进步,亲身感受到这片热土的勃勃生机。今天的非洲,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国际地位和影响日益提高,一个团结自信、阔步前进的新非洲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加强同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始终是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基础。事实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深化中非友好合作符合中非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推动中非共同发展进步,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我这次非洲之行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弘扬中非传统友谊,推动中非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回首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非传统友谊历久弥坚,务实合作硕果累累。2000年,双方共同倡议成立中非合作论坛,构筑了中非集体对话与务实合作的新平台和新机制,掀开了中非合作的新篇章。2006年,胡锦涛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宣布加强对非务实合作的8项政策举措,绘就了中非合作的新蓝图,成为中非友好合作新的里程碑。2009年,中国政府在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又推出8项新举措,为全面推进中非合作提供了新机遇、注入了新动力。我们高兴地看到,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过去的10年,中非贸易额从100亿美元增加到1269亿美元,1600多家中国企业到非洲安家落户,仅2010年直接投资就达到10.7亿美元,是2000年的5倍。中国已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近年来对非洲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20%,中非务实合作展现出巨大的生机和活力。
展望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我们对中非关系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中非友好不会因为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变化,更不会因为自身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变化而变化。只要我们秉持和发扬中非友好合作的好传统、好经验、好做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就一定能够推动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
一要坚持平等相待。这是我们宝贵的政治财富。半个多世纪以来,中非关系之所以能够历经风雨考验、取得长足发展,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我们始终坚持平等相待,充分尊重对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充分尊重对方根据本国国情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绝不干涉对方国家内部事务,绝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中国向非洲提供的援助历来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从不把援助当作单方面的赐予,从不造成受援国对中国的依赖,而是真心实意地帮助非洲国家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中国愿与非洲各国一道,坚持从战略高度、长远角度看待和发展中非关系,密切双方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的对话与协商,继续保持中非高层交往势头,加强政府、立法机构、政党间的交流与合作,在涉及彼此核心和重大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不断夯实中非关系的政治基础,永做好朋友、好兄弟、好伙伴。
二要坚持互利合作。这是我们内在的共同需求。中国和非洲各国同属发展中国家,都面临加快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任务,而且双方经济互补性强,非洲有丰富的自然和人力资源,中国有适用技术和成熟经验,中非合作领域多、空间广、潜力大。近年来,中非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这为中非深化互利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动力。双方应抓住难得机遇,发挥互补优势,拓展合作领域,挖掘合作潜力,全面落实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达成的最新成果,充分发挥企业作为经贸合作主体的作用,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制造业、能源资源、人力资源开发等领域合作,不断提升互利合作的质量和水平。中方将继续扩大从非洲进口,鼓励和支持更多有实力的中国企业赴非投资,加大技术转让力度,逐步扩大对非援助规模,优化援助结构,使援助项目更多向民生、人文和节能环保等领域倾斜。
三要坚持相互支持。这是我们独特的战略优势。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中,中非始终相互理解、患难与共,只要朋友有困难有需要,都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始终不渝地给予坚定支持。在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国际体系深刻调整的今天,双方应积极推动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进一步密切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多边舞台的配合,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共同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进一步加强在应对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全球性挑战方面的协调与合作,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进一步敦促发达国家切实兑现官方发展援助承诺,开放市场、减免债务、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共同推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落实。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将一如既往地坚定支持非洲国家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支持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提高在国际体系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支持非洲国家谋求联合自强、自主解决非洲问题的努力,支持非洲联盟在加强非洲团结合作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今天正值第48个“非洲日”。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并以个人的名义,向非洲人民为争取独立自由、谋求发展进步作出的不懈努力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表示崇高的敬意,衷心祝愿包括南非人民在内的非洲人民在建设美好家园、实现非洲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创造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