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 交
荷兰为欧盟和北约成员国。对外政策以欧洲为重点,国家安全、经济利益和民主人权是其外交的三大支柱。视美国为传统盟友,强调美国在欧洲的存在是欧洲安全与稳定的重要保证。认为欧洲一体化进程不可逆转,支持欧盟和北约双东扩。重视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支持联合国改革。重视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关系。
【同美国的关系】荷美关系历来密切。政治上荷主张同美保持平等伙伴关系,军事上依靠美核保护伞,强调美在欧洲的存在是欧洲稳定的重要保证;经济上美是荷在欧盟以外最大的贸易伙伴,双方互为主要投资国。9·11事件后,荷领导人发表声明,谴责恐怖分子对美国的袭击,支持美反对恐怖主义的行动。荷对美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及阻挠成立国际刑事法庭不满,但积极支持美国在伊拉克问题上的立场,并派出1300名士兵参与维和行动。2005年3月,荷撤回其延期已满的驻伊拉克维和部队,又同时派遣近千人的特种部队和多架战机,参加美在阿富汗的反恐军事行动,并允诺向伊、阿重建提供援助和人员培训。同年5月,美总统布什访问荷兰。2006年,荷继续坚定参与美欧武器研发,支持美在阿富汗和黎巴嫩的维和重建行动。2007年4月,新任外交大臣费尔哈根访美,表示“良好的跨大西洋关系是荷外交政策的基石”。
【同欧盟国家的关系】欧盟国家是荷兰重要的经济伙伴。荷赞成扩大欧盟,主张深化并积极推动一体化进程。重视加强与西欧国家的关系,与邻国的高层往来密切。1997年上半年,荷轮任欧盟主席国时推动签订了修改《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欧盟《阿姆斯特丹条约》。1998年成为首批欧元成员国之一。2004年下半年,再次轮任欧盟主席国,积极推动欧盟政治联合和防务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历史上首部《欧洲宪法条约》得以正式签署。2008年,议会通过《里斯本条约》。
【同东欧国家的关系】密切关注独联体和东欧各国的发展动向,支持和推动其向民主和市场经济体制过渡。重点发展与东欧各国的关系,支持其加入欧盟和北约。近年来荷兰与东欧国家高层互访增多。2005年11月,俄总统普京访荷,是俄国家元首首次访荷。双方签署了能源、金融、经济、技术等一系列合同与协定。2007年5月,贝娅特丽克丝女王访问斯洛伐克。同年5月1日,荷向2004年新欧盟成员国开放劳动力市场。
【同亚洲国家的关系】对亚太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十分关注,认为这对西方既是巨大挑战,同时也带来机遇。努力改善和发展同亚洲国家的关系,扩大和加深同亚洲地区的经贸合作。近年来与亚洲国家高层互访增多。
【同印尼的关系】曾对印尼实行长达350年的殖民统治。1951年1月,承认印尼共和国并与其建交,1960年两国断交,1963年复交。1992年3月,印尼因荷对其实行制裁而宣布拒绝荷兰援助。近年来,荷兰同印尼的关系有所改善,1999年,荷宣布恢复对印尼的发展援助。2000年2月,印尼总统瓦希德访荷。2005年8月,荷外交大臣博特参加印尼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
2003年9月10日,中国驻荷兰大使馆新任大使薛捍勤女士向荷兰女王递交国书后,乘王室提供的金色马车返回使馆。根据当地风俗,每逢大使递交国书,荷兰女王将委派内侍在骑兵卫队的护送下,引领金色和黑色马车各一辆到使馆迎接大使和参赞。递交国书后,再以同种方式送回使馆。 |
【同苏里南的关系】苏里南原为荷兰殖民地,1975年独立,荷允提供35亿荷盾的发展援助。1980年苏里南发生军事政变,荷冻结对苏援助,两国关系趋于紧张。近年来,两国通过共同努力,关系有所松动,但时好时坏。2004年8月,两国就荷取消对苏发展援助达成一致,宣布今后双方将以更务实的合作关系取代纯援助关系,加强在安全、环境、文化和投资等领域的合作。
【同以色列的关系】荷以两国继续推进双边友好合作关系。多年来在能源、水利、食品和生命科学领域以及在经济和维护中东地区和平方面的开展合作。
2011年荷兰向以色列出口的货物总额达13亿美元,而荷兰从以色列进口的货物总额则达27.3亿美元。荷兰是以色列在欧盟内的第二大出口国。
【与中国关系】中国与荷兰的人员和经济交往可追溯到17世纪初。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投资环境的日益改善,中荷经贸关系有了较大发展。双方政府先后签订了包括海运、航空、经济、技术、文化在内的多种双边协定和协议。
荷兰也是最早承认中国的西方国家之一。1954年11月19日与中国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1972年5月18日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1981年5月5日降格为代办级,1984年2月1日恢复大使级外交关系。
2004年4月,首相巴尔克嫩德对中国进行工作访问。2004年12月,温家宝总理对荷兰进行正式访问。2008年10月23日至29日,巴尔克嫩德首相将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1994年,北京与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结为友好城市。近年来两国友好交往增加,经贸关系也有较大发展,双方政府先后签订了包括海运、航空、经济、技术、文化在内的一系列双边协定和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