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 代表团主页 > 上海 > 代表活动

传民意议民生 上海全国人大代表话议案活动举行

朱珉迕 张杨

来源: 东方网  浏览字号: 2011年03月05日 09:22

  4日下午,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上海代表团举行“传递民意、热议民生―――上海代表团全国人大代表话议案”活动。马德秀、林荫茂、贾伟平、朱国萍、朱雪芹等代表就社会保障、农民工就业、医改、流浪儿童救助等民生话题,与网友进行互动交流。

  交流现场,针对“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问题,马德秀代表表示,大学生就业应被视作高校的“一把手”工程。“大学可以整合全校力量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从大学生入学伊始就结合宏观局势设计人才培养线路;对来自边远、贫困子弟或遭遇特殊困难的学生,则可推行零距离的就业帮扶行动。”

  朱雪芹代表则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表示,廉租房、户籍等各种政策一定要对技术工人“够诱惑”,才能从根本上吸引更多工人掌握一技之长:“新生代农民工们更关心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以及工作环境等,而不像以前的农民工一味关注工资待遇。所以,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对于传统制造业的就业意向不大,直接导致企业招工荒。”她表示,新生代农民工是未来的主力军,政府一定要出台更多好政策,扶持农民工学习技术,争当技术型工人。另外在廉租房政策、保障性住房政策、户籍制度改革方面,能更加惠及有技能的产业工人,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励更多的农民工去学好技术。

  林荫茂代表透露,自己将针对近期热议的“微博打拐”在本次人代会上提交书面意见,建议对流浪乞讨的未成年人实施主动强制救助。她分析说,现有的救助政策规定中,救助有一个前提条件,即乞讨人员先求助,民政部门才能再救助,这对未成年人未必合适:“未成年人认识能力和行动能力都比较缺乏,未必具有求助意识和能力。”为此,她建议改变救助办法中的相关条款,对未成年人实施主动救助;政府还应研究制定一个发现这些流浪乞讨儿童背后的犯罪现象的机制。

  来自社区的朱国萍代表与来自医疗系统的贾伟平代表,则就医改问题展开现场对话。朱国萍说,尽管社区医院配备并不缺乏,但身边的社区居民们始终反映“就医难,难就医”。“医疗点有了,看病依然难,为什么?有些社区医院一次就派3天、4天的药,60多块,一个感冒都看不好;好药配不到,要到二、三级医院去,年纪大的人不方便不说,二、三级医院也人满为患。”对此,贾伟平代表表示,高水平基层医务人才的缺乏,是导致社区医疗服务质量提升缓慢的重要原因。为此她建议在大型医院为基层医务人员建立实训基地,切实提升基层医务人员水平,同时希望政府加大投入为百姓减轻就医经济负担,多管齐下逐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编 辑: 陈芳芳
责 编: 陈芳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