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全国人大代表李斌:一线工作30年 咱们工人有前途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4日讯 (记者 佘惠敏)他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他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技一等奖,他是全国劳动模范,他有大学学历,曾两次去瑞士进修,他是业内鼎鼎有名的数控机床专家,有一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学院在上海建立。但你猜错了,他并不是泡在实验室里的科学家,他是一名在一线工作30年的工人,他的名字叫李斌。
“作为一名工人,我可以获得这些荣誉,与其他职业的优秀者相比并不逊色,这说明我们工人有前途。”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液压泵厂数控工段长李斌对记者说,“我们国家现在非常缺乏产业技术工人,现在许多人不愿意当工人,不光是收入问题,主要还是觉得工人这个职业没奔头、没前途。国家给我这么多荣誉,其实也是要借此向大家表明,只要你爱岗敬业,当工人也是有美好前途的。”
李斌说,要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我国需要多方面的人才,不仅需要技术创造人才和技术成果转化人才,更需要相对应的技术工人。而一个技艺娴熟的技术工人不是一两年能够培养出来的,需要一个漫长过程。“培养一个优秀的技术工人,大概需要10年吧。我就是花了11年时间,才对自己的工作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了比较深的认识。”
从1980年参加工作开始,李斌先当了3年学徒,再上了两年技校,之后边工作边读书,用6年时间先后拿到了大专和大本的自学文凭。而这只是他的起步阶段,事实上,在他工作的30年里,对各种技术的学习、研究和创新工作从未间断过。李斌所在班组被命名为“李斌小组”,近年来,李斌小组完成新产品开发20多项,其中1项达到国际尖端水平,8项为国家级重点项目,这些新产品开发项目,使企业累计增加销售收入1800万元。
李斌不仅自己刻苦钻研技术,还乐于将自己的技术无私地教给年轻工人,他的徒弟中已经有两名成长为上海市劳模。为了帮助和带动更多的同事,每次调试机器,李斌总是将每一道步骤、关键问题记录下来,画出图示,制成卡片,让其他人少走弯路。李斌还开通了“李斌师徒网站”,帮助一批批技术工人尽快成长。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上海电气李斌技师学院”,2003年正式成立,成为上海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
“工人培养方面,我希望在‘十二五’中政府加大对职业培训的财政投入。今年是‘十二五’开局年,未来几年我国对技术工人的要求会更高,我们需要职责型、技能型、创新型工人,需要能够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企业发展的工人。”李斌对技术工人的前途充满信心。“‘十二五’是我国的产业转型期,要依靠科技力量推动产业发展,要追求有质量的发展而不是追求数量的扩充,这些都将给技术工人提供成长发展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