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就加强和改进人大代表工作进行调研
6月17日至19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郭汝琢,常委会副秘书长彭科敏和人事代表选举工作委员会的同志组成调研组,在郭汝琢副主任的带领下,就加强和改进人大代表工作,进一步发挥好代表作用,赴西宁市、海东地区进行了调研。海东人大工委副主任魏兴源,西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华萍同志陪同调研。
调研组先后在海东地区及化隆县、循化县,西宁市及城东区、大通县召开座谈会,分别听取各级人大常委会开展代表工作的情况介绍,并深入化隆县巴燕镇了解乡镇人大开展代表活动的情况。调研中走访了8名全国、省、市、县、乡五级人大代表、听取了各级人大代表对代表工作的意见建议。各地人大常委会对这次调研工作非常重视,汇报材料准备翔实,反映问题具体客观;与会代表畅所欲言,座谈会富有成效,调研工作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从调研情况来看,各级人大常委会都能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把代表工作作为人大常委会的基础性、全局性、经常性工作来抓,代表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是代表工作质量不断提高,代表履职环境逐步优化。各地把代表工作作为人大工作重要基础来抓,不断推进制度创新与工作创新,做到了有领导分管、有工作机构、有工作制度、有工作计划、有联络网络。各地通过采取集中轮训、专题培训、以会代训、法律讲座、外地考察等多种形式,加强代表培训工作,努力提高代表综合素质,打好代表履职基础。将制定和完善代表工作的各项制度摆上重要议程,结合工作实际,普遍制定了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走访代表制度,代表联系选民制度,代表接待日制度,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制度、代表调查视察制度等。海东建立了地专级领导联系代表、工委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制度。西宁市完善了代表管理机制,建立了代表履职档案。这些制度的建立使代表工作逐步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为代表更好地行使职权奠定了组织基础和制度保证,从而保证了代表工作的实效性、连续性和稳定性。二是加强组织建设,创新开展代表活动,代表主体作用得到发挥。海东地区2006年开始在全区推广代表“访民情,解民意”活动,通过密切代表和群众和联系,及时帮助群众解决一系列事关民生的困难和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代表作用突显。化隆县巴燕镇人大主席团建立了代表活动室,做到了“一考核,三到位、四上墙、六归档”,即:对代表履职情况进行考核;思想、组织、工作到位;组织机构上墙,工作制度上墙、工作要点上墙,任务职责上墙;人代会材料归档,人大代表履历与履行职务情况归档,主席团记录归档,代表为民办实事情况归档,代表活动归档等代表工作制度,明确了代表职责,又便于群众监督,增强了人大代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人大代表与群众的联系更加紧密。三是依法规范,加强督办,代表议案建议办理质量得到提高。各级人大常委会严格规范代表议案、建议的办理程序,加强督办、检查,组织代表对办理工作情况进行评议,促进问题的解决,提高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的质量。西宁市建立“绿色通道”,化隆、循化、大通县开通了代表 “直通车”等,拓宽了闭会期间代表建议办理渠道,激发了代表依法履职的积极性,代表建议办理质量得到提高。
郭汝琢副主任在肯定人大代表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指出代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一是要在服务代表的意识上有新提高。要牢固树立代表是代表工作主体的观念,坚持为代表服务的思想,加强服务保障。根据代表工作的总体要求,不断加强工作力度,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二是要在提高代表履职能力和水平上有新进展。继续加强代表培训工作,创新培训形式,拓宽培训渠道,加快提高代表履行职责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人大代表履职学习培训长效机制,建立培训制度,制订培训计划,切实做好代表培训工作,运用多种形式为代表提供信息,逐步扩大代表对人大工作的有序参与,进一步畅通代表知情知政的渠道。三是要在代表工作的质量和实效上有新突破。各级人大常委会在组织开好本级人代会的基础上,要重点加强和规范代表在闭会期间的活动,强化代表工作的质量意识和实效意识,努力在代表视察、专题调研、代表议案、建议办理等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要继续探索“代表直通车”“绿色通道”等多种方式,拓宽代表建议办理渠道。四是要在推动代表工作上有新作为 。继续推广代表“访民情、解民意”、乡镇人大主席接访人大代表、建立人大代表活动室等代表工作的好做法,进一步拓展代表联系选民、人大常委会联系代表的渠道,为代表更好地行使职权、履行义务、发挥作用营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