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人大 > 重庆 > 新闻报道

重庆万州人大工作创新擷英之二

来源: 中国人大网  浏览字号: 2011年02月23日 17:14

万州区第三届人大及其常委会自2007年换届以来,工作年年有新的进步和提高,工作成绩得到各方面的肯定和好评,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能够解放思想,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创新,为推进人大工作注入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现就其一些有创新的做法撷英如下。

邀请律师参与人大信访接待,提高信访工作的法律服务水平。2009年12月,针对在信访工作中需要加强法律宣传和服务的问题,常委会第53次主任会议研究决定邀请律师参与人大信访接待。经与区司法局协商,确定邀请重庆锦扬、重庆渝万两所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每周星期五轮流参与区人大常委会的信访接待工作,其主要任务是:向信访群众宣传和解释法律法规,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为常委会领导下访和重点约访的信访件的处理提供法律建议;通过《万州人大网》开设的“法律咨询服务窗口”,向信访群众提供网上法律咨询服务。同时明确规定律师在参与信访接待时,不直接处理信访问题,着重对涉法涉诉的信访案作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的宣传咨询和解疑释惑工作。之后,两所律师事务所的30多名律师轮流参与了41个工作日的人大信访接待,产生了较好的效果:一是对上访群众的法律解释更有说服力。律师作法律宣传和解释不仅更加专业,而且其职业性质的影响和居于中间人的身份使上访者更能听得进去,从而使一些上访者对自己诉求的合法合理性有了比较正确的辨别,选择了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二是为解决一些困难群众的涉法涉诉问题提供了帮助。针对一些本人确有困难需要帮助的涉法涉诉案件,律师们向常委会提出了通过多种法律途径帮助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意见,得到常委会采纳,使不少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得到解决。三是提升了人大信访宣传和普及法律、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功能。律师参与接待的40多件涉法涉诉信访,通过进行法律宣传解释咨询和指导,使上访群众增强了法律意识,增进了对司法机关的信任,有的消除了一些错误的观念,不再上诉上访;有的通过正确的司法途径,实现了自己的权利和利益。

重要专题调研报告上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形成审议意见送有关方面研究处理。为促进“宜居万州”建设,把万州早日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2010年3月至6月,常委会组织对万州城市建设管理情况进行了历时3个月的调研,形成了一份反映问题全面准确、原因分析深刻、建议意见有较强针对性和操作性的调研报告。主任会议认为调研报告对推动城市建设管理有较大价值,决定提请常委会会议审议,对政府相关工作予以督促。经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后印送政府研究处理,对城市管理理顺体制、解决突出矛盾、加大基础投入、加强宣传教育、充实城管力量起到了促进作用。这种做法,一是有利于重要的调研成果得到更好运用。开展调研是人大常委会运用较多的工作方法,有些调研提出的建议意见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和监督促进价值。这样的调研成果如果仅以一般材料印送“一府两院”显然力度不够,但经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后印送一府两院研究处理,就具有了法定的效力和办理程序,产生的效果必然有很大不同。二是常委会开展专题调研,相对《监督法》明确的几种监督方式更为经常和灵活,因此将具有监督价值的专题调研报告列入常委会会议议题听取和审议,可以作为对现有几种监督方式的辅助和补充,有利于人大常委会更为灵活方便和常态化地对“一府两院”的工作进行监督。

加强人大监督的社会公开,让社会监督促进人大监督。为使人大监督更好地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常委会首先从健全完善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入手,着力推进人大监督社会公开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建立健全了常委会会议邀请人大代表列席和群众代表旁听、人代会邀请群众旁听、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和选民通报监督情况等制度;在完善人大及“一府两院”公报、网站等公开平台的基础上,充分开发和利用大众传媒的传播作用,提升公开的及时性、渠道的多样性、受众的广泛性、查阅的方便性、方式的专业性、监督的互动性、内容的全面性和权威性;就一些重大监督事项在网站开通交流讨论空间,组织召开群众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和网络调查征求意见,提高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形成人大监督接受社会监督的互动机制。其次突出公开重点,着力强化实质意义。注重把监督工作中人民群众最关注的问题向社会公开,即人大常委会监督所指向的重点事项和发现的主要问题;人大常委会针对问题所提出的具体意见和要求;“一府两院”对监督意见和要求的研究处理情况;有关事项的最后落实结果。这些做法使人大监督和“一府两院”接受监督的情况能够全面真实、及时方便地向社会公开并受到监督,促进了人大监督实质作用的提升。

建立与“一府两院”联系会议制度,加强工作中的沟通与协调。常委会认为,人大与“一府两院”虽然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但其根本目标一致,要发挥好各自的职能作用,形成推进中心工作的合力,需要在很多工作中加强沟通与协调。2009年2月10日,经区三届人大常委会第36次主任会议通过,制定了《重庆市万州区人大常委会与区人民政府区人民法院区人民检察院及有关部门工作联系办法》。其《办法》规定几家每年第四季度召开一次或有必要可临时召开联系会议,主要任务是相互通报工作情况,研究召开区人民代表大会的有关事项,征求年度监督工作议题安排计划的意见,商议其他有关重要事项。建立常委会副主任与“一府两院”相关领导之间的专项工作联系制度,一年至少两次以会议形式通报相关工作。建立常委会机关秘书长与区政府秘书长和“两院”办公室主任的经常性工作联系制度,以互通信息,交流情况,协调会议和活动。常委会各工作机构根据其工作职能,每年分别召开一至二次与对口部门的联系会议,主要传达常委会会议有关精神,互通有关情况,商议相关问题。区政府召开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及研究重大事项的专门会议,主办、承办全区性或全局性的重要会议和活动,邀请常委会相关领导参加。人大常委会主办、承办有关重要会议和活动,邀请“一府两院”相关负责人参加。此外,《办法》还就常委会在行使法定职权中几家在工作上的联系配合作了明确的规定,使相互的配合协作更加规范有序和具有效率。

开展对外交流和交往活动,促进地方民主法治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2010年11月,区人大常委会组团访问美国韦恩斯伯勒市议会,并于11月12日与该市议会签订友好交流与合作协议。双方商定,要在两区市已有联系的基础上,共同支持和积极推动友好关系的发展,不断协调和促进两区市在多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和潜力,丰富合作形式,拓展富有合作前景的领域;推动地方行政部门加强工作经验交流和信息交换;支持两区市文化、科技、教育、环保、旅游等部门建立联系;推动两区市有关企业和生产部门在可能的情况下开展合作。双方商定,将积极推动和安排互访,组织和协调相关考察、座谈及其它形式的交流,并为其提供支持和咨询。对此,韦恩斯伯勒市已作出积极回应,于2011年1月由市长率当地企业家对万州进行了回访。这一做法,是提升万州区对外开放水平的一次有益尝试,也是区县人大走出国门,开展对外交流的创新之举。2010年10月,区人大常委会还精心筹备主办了15省市区32地市(区)人大工作联席会议,以“做好代表工作、发挥代表作用”为主题开展工作交流,促进了各地人大在工作上的相互交流和学习,也增进了相互的联系和友谊。与会来宾对万州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和万州人大工作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重庆市万州区人大常委会 陈及时)

编 辑: 唐志强
责 编: 杨胜万

相关文章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