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区人大代表行动:促进国家创新型城区试点建设
7月6日下午,沙坪坝区人大常委会围绕“五个重庆建设、代表在行动”这个主题,为促进国家创新型城区试点建设工作,组织市区镇三级人大代表20余人听取了区科委关于沙坪坝区国家创新型城区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创新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情况的汇报。沙坪坝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游文碧、副主任应平、但彦铮、常委会驻会委员、评议区科委调研组成员和常委会各工作机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沙坪坝区科委汇报了沙坪坝区国家创新型城区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工作进展以及创新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情况。沙坪坝区科教资源富集,文化底蕴丰厚,有19所高校,科技工作者8万多人,院士6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23人,博导、教授、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539人,高校博士后流动站20个。创新生产力促进中心已经成为市级,正在申报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到2015年,沙坪坝区产业结构实现新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西部新城功能完善,现代产业支撑体系基本形成,创新要素富集,区域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以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科技创新中心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核心区、“西部领先,国内一流”的创新型城区为目标。
据悉,科技部在各省(区、市)人民政府申报推荐的基础上,根据基础良好、特色鲜明、示范性强、体现层次性等原则,确定了2010年首批20个国家创新型城市(区)试点,沙坪坝区是重庆市唯一一家。科技部将与重庆市推进创新型城市试点作为部市会商优先议题,共同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将符合条件的重大科研任务、重点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重点创新基地和创新服务平台、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等,纳入国家科技计划和相关渠道优先支持;将对试点城市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先行先试创新政策等,联合有关部门和地方加强指导、加大支持。
在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后,代表们充分肯定了沙坪坝区近年来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的成绩。代表们指出,沙坪坝区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区试点是国家对沙坪坝知识产权创新建设实践成果的充分肯定,是沙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件大事,更是创新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沙坪坝区经济社会稳步发展,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创新发展成效显现、区校合作效应显现、创新配套设施建设初具规模,在发展战略定位、企业创新能力、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惠民、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创新环境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已具备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区的基础。区科委工作思路清晰,由过去的项目科委向功能科委、服务科委转变,科委班子积极探索、周密思考,积极对科教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进行努力。
代表们建议,一是要整合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科普示范城区、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区、全国知识产权强区工程实施区和文化工作先进区等国家级资源,整合区域科技和人才资源,突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二是要完善技术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好现有科技资源作用,加大对重庆大学科技园、重庆台资信息产业园、重庆西部现代物流园等协调指导作用,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的战略性新型产业,积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驱动力的国家创新型城区建设。三是要明确街镇和村社科技工作职责,整合科普资源,宣传发动群众共同参与国家创新型城区试点建设。四是要将国家创新型城区试点建设作为历史赋予沙坪坝的机遇和使命,积极争取国家科技部和重庆市的支持,努力争取各类政策集聚沙坪坝,在确立创新发展战略、转变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环境等方面积极探索,先行先试,总结积累经验,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沙坪坝区人大常委会教文工委 魏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