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人大 > 重庆 > 新闻报道

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关于办理落实区人大常委会关于2009年畅通沙坪坝系统工程实施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的报告

来源: 沙坪坝区人大网  浏览字号: 2010年06月22日 15:29

    区人大常委会:

  根据《沙坪坝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区政府2009年畅通沙坪坝系统工程实施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沙人发〔2009〕61号)精神,区政府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理清工作思路,采取强有力措施全力推进,取得新的进展。现将有关办理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提高综合交通规划水平,更好发挥规划引领作用

  我们坚持规划先行,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促进畅通建设实施。主要结合土地利用、空间功能、产业布局、人口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等“五规叠合”及分区规划修编,优化整合并运用《统筹城乡综合交通规划》和《统筹城乡道路客运规划》等已有规划成果,着重体现其前瞻性、科学性、系统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按照需求导向、适度超前的原则,我们进一步理清思路,对全区综合交通体系进行了重新梳理和优化,分为“东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镇村通畅工程、西部‘一城三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配合推进市级畅通工程项目建设、前期工作研究项目、交通管理”六个部分,“续建完工、新开工并完工、继续推进、启动建设、前期工作研究”五个层次,形成系统的畅通工程实施意见,做到工作内容明确、责任落实,统一安排、协调推进。为防止出现城市道路运行中和节点改造后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我们及时组织实地调查、专家论证、规建委会商、民主集中科学决策。

  根据规划,我区将建立一个以快速路和主干道为骨架、以密集次干道和支路为基础和网络的道路系统。东部区域规划形成“五横五纵”的干道网络格局;西部区域规划形成“五横六纵”的干道网络布局。发展大运量快捷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公共交通枢纽,调整和优化公共交通网络。加强东、西部区域的协调发展,加强过境出境交通通道建设,提高路网密度,改善重要节点,加强动态交通管理,强化静态交通管理,加快交通信息和智能化建设。

  二、优化公共交通结构,完善交通基础设施

  以“畅通重庆”建设为契机,建立市区共建畅通机制,与市级建设、交通、市政等部门及市城投、交通开投集团等投资融资平台开展实质性合作,共同推进畅通建设。

  (一)理顺推进机制。共同组建了“畅通沙坪坝”领导小组及公交和站场规划建设运营、轨道和铁路规划建设、综合交通管理(治理)、征地拆迁协调、专家咨询等五个工作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交委。建立了轮值主席制、领导小组调度会议及信息反馈制度,形成了重大事项领导小组决策,一般事项工作组内部协商解决的工作机制。

  (二)开展实地调研。摸清家底,完成东部核心区16平方公里人流、车流调查。从调查数据分析,累计进出我区核心区小客车、大客车、大货车、小货车、摩托车五钟车型交通量总计360371标台,早高峰出城交通明显多于进城,晚高峰反之,呈朝发夕至的趋势。

  (三)实施共建行动计划。以我区交通综合规划为基础,已编制完成“共建畅通沙坪坝”2009-2012年建设总体方案和年度计划。按照统一规划、减少重复、运力均衡、结构合理的原则,加大公交线网优化调整力度,增加微电园、大学城公交线、发班密度和夜间班车。结合轻轨、地铁的建设和客流量情况,正协调配合市交通运管部门制定方案,将于2010年6月完成模型制作,7月启动实施公交线网优化工作;科学设置公交站点,按照有关标准对东部城区公交站点的设置情况进行梳理,减少公交车对交通的干扰。正加大东部城区公交停车站场的规划和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公交停车港、港湾式依靠站等公交基础设施,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努力破解公共交通设施投入不足和建设积极性不高的难题。计划建设综合换乘枢纽3个(沙坪坝火车站、上桥第三客运站、西永公路换乘枢纽),公交换乘枢纽2个(重棉、大学城),综合车场2个(井口、高滩岩),首末站3个(磁器口、新桥医院、凤天路);设置夜间临时过渡停车场2个(天梨路—杨梨路、西物市场)。为构筑城乡一体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计划建设镇村通畅工程112公里,按中央、市、区分摊比例标准实施补助(“镇通畅”中央补助40万元/公里,区财政补助20万元/公里;“村通畅”市级补助15万元/公里,区财政补助15万元/公里)。

  (四)优化路网结构。2009年实现天杨路、梨高路连接段等8条道路建成通车,初步形成东部城区二环线路,为缓解交通拥堵奠定了基础。完成“镇通畅工程”23公里、“村通畅工程”94公里。212国道井双段等9条道路正在建设。轨道交通一号线、“两双工程”等4个市级重点项目全面启动,畅通工程建设有序推进。

  三、加强综合交通管理,规范道路交通秩序

  (一)加强交通组织管理。强化石小路联芳立交、杨梨路天星桥节点、马家岩立交等路段施工过程中的路面交通组织和疏导,利用交通广播电台,及时发布交通预警信息,有效分流交通流量,将道路施工对重要节点的交通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全面推进“交巡合一”制度,交通综合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组织交通、市政部门对主干道交通标志、标线进行了全面清理和规范,在新建道路推广设置自发光车道指示牌、人性化路标、地面辅助标志等新设施,改造完成壮志路等路段单行交通,强化核心区校园周边的交通组织管理,尤其在周末放学时段增加交通管理力度,合理引导市民错峰出行,有序分流。从2010年1月1日起扩大范围实行核心区载重货运车辆限时通行制度,强化杨公桥等堵点综合整治,开展车辆非法营运、占道停车等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黑车,禁止摩托车和残疾人三轮车驶入中心商圈等主城核心区域。从严查处超速、超员、酒后驾驶、疲劳驾驶、无证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加大对机动车不各行其道、不按交通标志、标线和信号灯指示通行、使用假牌假证、故意涂改、遮挡号牌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全年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8万余件。

  (二)增强交通设施配套功能。建成半月楼等6处停车港、站东路人行天桥、12个示范路口、7条示范路段。在城市规划建设中,严格执行公共建筑车库配建的有关规定,在小龙坎、皮匠沟等“拆危”建绿地、建公园、建广场地块,配套建设停车库。对三峡广场商圈车库资源全面整合利用进行了专题调研,鉴于地下车库相互连通存在建筑功能和结构安全上的局限性,力争实现部分连通。加强停车管理,公交车、出租车等停车秩序进一步规范。建立“准停”、“禁停”制度,第一批已确定19条路段正在实施划线标牌等工作。正积极探索分时段停车差别收费制度、地面停车与地下停车收费差别制度,努力缓解停车难题。

  (三)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我们高度重视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区内“两网、一报、一台”新闻媒体舆论引导和基层组织宣传发动作用,深入开展交通法律法规宣传和文明交通知识普及教育活动,广泛开展畅通工程进社区、进单位、进家庭活动,积极宣传我区畅通工程建设进展情况,曝光不文明行为,不断提高市民素质,构建人车和谐的交通环境。全年举办 “春运启动日”、“全国统一交通安全“主题宣传日”、“全国安全生产月”、“迎国庆、保安全、促和谐”、“三节两会”宣传以及 “集中整治酒后驾驶”、“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行动”、“摩托车专项整治”等集中宣传活动共31次;结合我区学校集中的特点,组织民警深入辖区学校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活动20余次;与此同时,在窗口部位设置了宣传标语,张贴了宣传挂图,适时播放宣传警示片;在辖区319国道国沿线平均每一公里均设置了1条以上的固定宣传标语,沿线各镇、行政村都设置了2条以上的宣传标语,客运企业及客运场站都悬挂了3条以上的宣传标语,设置了10块以上的宣传展板,且不间断地播放交通安全宣传片。通过上述途径,实现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全方位、全覆盖,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特此报告。

编 辑: 杨胜万
责 编: 杨胜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