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集锦 > 环境影响评价法执法检查 > 新闻报道

贵州省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纪实

张益

来源: 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浏览字号: 2008年08月04日 16:32

  环境污染有了“紧箍咒”

  ——我省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纪实

  贵州美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采用国际先进的转鼓喷浆复合肥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贵州水晶有机化工公司投资250万元建成主要污染物排放口在线监测系统,可实时监测主要污染物排放。这仅仅是我省在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过程中,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污染物处理的两个案例。

  省委、省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环评工作,把它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省政府下发《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决定》,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对环境有影响的工业、城市、区域发展和资源开发等各类规划,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提出防止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措施。重点加强对煤炭、电力、铝工业、煤化工、磷化工、钢铁、铁合金、焦炭、电解锰等行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严格项目准入条件,对不符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的建设项目不得审批或核准,不得批准用地,不得给予贷款。对没有经过环评审批的建设项目,环保部门组织清理整顿,在建的一律停建,投产的必须停产,达不到环保要求的坚决予以关闭,并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从源头上防止污染

  《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5年来,我省各级环保部门认真贯彻实施《环评法》,采取法律、经济、行政、教育、技术等措施切实推进我省环境影响评价,有力促进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严格建设项目分类管理和分级审批,确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类别,把握建设项目审批原则,在环评中充分体现环境与经济“双赢”理念。在环评中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把控制指标落实到重点区域和行业的发展规划中,落实到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中,凡不符合国家和我省产业政策的项目不受理、不审批,坚决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全面落实总量控制指标,对改扩建项目,必须“以新带老、增产不增污、增产减污”;对新建项目,首先审查该地区有无总量指标;对不能达标排放或超过污染物排放总量规定的企业,坚决不批新增污染物的项目。对每一个重点项目都安排专人负责环保审批的咨询和项目跟踪服务,同时设立重点项目管理审批工作进度表,加强督办,在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特事特办、急事先办,积极支持项目业主向有关部门申请办理其它前期手续。《环评法》实施以来,共审批建设项目1004个,否决不符合产业政策,浪费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的建设项目28个。

  坚决查处违反《环评法》行为

  重大环境污染会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危害。为确保环境安全,对特殊敏感区的建设项目,提出特殊的环境准入要求。对公众反映强烈、涉及公众权益、环境敏感的项目,由省环保局在环评文件审批前组织召开公众听证会。如贵州鸿泰科技服务中心项目,拟建地点位于贵阳市饮用水源红枫湖畔,根据听证会上的各方意见,未审批该项目的环评文件。

  省环保局建立了环评审批部门与环境监察机构联动机制,建设项目审批后,在每年开展的“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中,都将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作为重点。认真组织各级环保部门对辖区内的所有开发建设项目进行清理整顿,重点查处未经环评审批的建设项目。对未落实环保“三同时”,拖延试运行时间不申请项目环保竣工验收的建设项目,要求其限期进行整治和依法申请环保验收。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抓一批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案例,并将处理结果向全社会公布。在企业环境问题没有整改合格前,不审批该企业新、改、扩建项目的环评。去年,对遵义市中心城区的南部工业区实行了区域限批。

  今年对22个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企业,作出停止审批其新建、扩建项目的决定。对安顺市宏盛化工有限公司、贵阳逸都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未批先建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要求其立即停建,分别处罚金9万元和20万元。

  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我省对重点流域、开发区等环境敏感区域编制区域环保保护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予以实施。引导工业进区、产业入园,促进产业的合理布局和污染集中治理。把规划环评作为环保部门参与综合决策的主渠道,推进规划环评工作。组织审查了“西电东送”贵州火电建设规划等,提出对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从源头上防止污染和生态破坏,以项目区的环境容量为依据,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定科学严格的污染治理措施,将项目建设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促进生产力合理布局和经济结构调整。

  配合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从整体上研究乌江干流梯级电站建设的环境影响,从全流域综合评价当时电站建设时单个电站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准确性,采取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根据评价结论提出切实可行的补救对策措施,实现乌江流域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有序、协调发展。逐步探索流域水电开发环境影响评价和后评价方法,为我省其它河流的水电资源开发与流域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我省农业、水利、交通、建设、旅游等部门在组织行业内重大建设项目实施时,严格进行行业管理,履行规范程序,较好执行环评制度。金融机构严格贷款审批、发放和监督管理,对未通过环评审批或者环保设施验收的项目,不得新增任何形式的授信支持。省招商局对环评管理进行专题讲解,普及环评法律法规和审批程序,提高基层招商部门干部的环评意识。

编 辑: 刘静波
责 编: 刘静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