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人大常委会关于全市烤烟产业发展督查情况的报告
按照《中共临沧市委 临沧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临沧市级领导督导主管督查推进2010年度“三个一百”和重大项目重要工作推进工作方案〉的通知》和《临沧市人大常委会班子2010年度“三个一百”和重大项目重要工作督查方案》的要求,2010年上半年,市人大常委会就全市烤烟生产特别是对“重点做好临翔博尚、耿马勐撒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凤庆等6县烤烟展示区建设;积极做好烤烟复烤厂和烤烟生产核心区建设项目申报和组织实施工作;确保高质量完成58.4万担收购任务”的烤烟产业发展工作进行了多次督查,在此基础上,7—12月又召集各有关部门进行了多次研究、督查、督办,现将2010年全市烤烟产业督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0年全市烤烟生产工作基本估价
根据市委的统一安排,市人大常委会始终高度重视全市烤烟生产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砥砺进取、共克时艰,针对今年以来烤烟生产计划反复调整、旱情严重、病虫害集中暴发等不利因素,按照市委的统一安排部署,紧紧围绕烤烟生产“十六个一”的要求,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烤烟生产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2010年,全市涉及烤烟种植的8县(区)、53个乡(镇)街道,290个行政村,12933户种植户签订了种烟合同,合同总面积覆盖了省、市计划任务19.43万亩,户均种植面积达15.02亩。全市烟叶收购工作于10月31日结束,共收购烟叶58.4万担,加2009年丰产烟叶7万担,共完成65.4万担的烟叶生产收购目标任务,完成计划的100%,其中,上等烟46.77%,中等烟39.56%,下低等烟13.67%。在全省烟叶收购均价每公斤下降0.82元的大背景下,全市烟叶收购均价达到14.46元/公斤,比去年每公斤提高0.85元,实现烟农收入4.2亿元,实现市委、市政府烟叶收购均价净增值“保八争一”的目标,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了省下达我市的烟叶生产收购任务,全市烟叶生产收购总量和烟农收入创历史新高,实现了烟农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烟农、企业、政府三满意的基本目标,并在全省2010年烟叶工作暨抗大灾保增收表彰大会上受到了省政府的表彰,全市烤烟生产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
二、2010年全市烤烟生产的主要工作
(一)加强领导,制定措施,协调发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烤烟产业的发展工作,成立了市人民政府市长锁飞任组长,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查映伟、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郭惠云和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局长(经理)杜绍明为副组长的市烤烟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烤烟产业的领导,把发展烤烟产业作为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抓紧、抓好、抓实。采取积极措施,整合项目和资金支持帮助发展烤烟产业。各级烟草部门强化管理,严把计划分配、合同签订、物资扶持、收购质量等关键环节,对烤烟种植、中耕管理、采烤及收购等重点环节进行全程指导服务管理,确保了全年烤烟生产建设顺利有序开展。广大烟农积极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和烟草部门,按技术要求认真育苗、整地理墒、抗旱保生产、大田管理、采烤分级、交售,全市烤烟生产发展和谐有序、平稳推进。
(二)基础设施进一步得到改善。据统计,2010年全市共完成烤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900件,完成计划的99.31%,累计受益面积20.63万亩。其中,建成烟水配套工程339件、机耕路79条、密集烤房3250座、烘烤工厂3个、育苗大棚132个、购置烟草农用机械97台(套)。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5万亩。全市烤烟基础设施进一步得到夯实,烟叶综合生产能力与防灾抗灾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三)抗大旱和防灾减灾成效明显。去冬以来百年一遇的旱灾给我市烤烟生产造成了巨大影响,全市19.43万亩烤烟种植面积中,因旱受灾累计面积达11.27万亩,占种植面积的58%。面对严重旱情,我市克服困难,齐心协力,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全力开展抗旱育苗、抗旱保苗、抗旱移栽工作。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和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启动烟草抗旱应急预案,主要领导亲临抗旱一线指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早动员、早安排,落实工作责任,筹措投入抗旱资金1500万元,组织5万多人次投入抗旱救灾。同时,充分整修和利用现有烟水设施,开挖3万个简易蓄水池,采取人挑马驮车运等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储水补水,确保全市烤烟在大旱之年未发生烟株大面积死亡。
在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烟农的共同努力下,克服了因气候异常导致全市4万多亩烤烟遭受各类病虫害发生造成的影响。
面对严重旱灾和病虫害的严峻形势,市委杨洪波书记、市政府锁飞市长,以及市烤烟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及时召开会议研究,安排专项经费支持烤烟抗旱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市、县(区)烟草部门迅速采购有关物资,组成工作组深入受灾一线指导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将旱灾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同时,有效遏制了病虫害大面积扩散和蔓延。由于领导重视,措施有力,工作到位,全市烤烟抗旱保生产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烟叶生产收购任务奠定了基础。
(四)技术培训加强,科技到位率不断提高。为使广大烟农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今年,我市聘请了河南农业大学刘国顺,湖南农业大学周翼衡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开展高端培训。通过现场观摩,多媒体授课、相互交流等方式,对市县(区)、乡(镇)逐级开展培训4570场次,受训25万人以上,培养了一支能吃苦、会管理、懂技术、会种烟的干部队伍、技术队伍和烟农队伍。同时,针对烤烟技术人才不能适应烤烟产业快速发展需要的实际,结合“百县千站烟叶质量推进行动”的实施,我市积极从昆明、保山、大理、红河等地引进烘烤和分级技术人员650人,分别到沧源县、镇康县、耿马县、双江县等新烟区参与烤烟生产,做好技术指导工作,这批技术人才的引进,既满足了我市烤烟生产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又加速了当地烟农科技知识的提高。
(五)整合工商研技术资源,共同打造临烟个性化品牌。今年,市委、市政府抓住临烟品牌逐步得到市场和企业认可的契机,进一步加强工商研合作,积极引进省内外烟叶企业深度介入,加强生态建设,土壤改良、科学施肥、精准生产,成熟采烤、上部烟叶可用性等方面的攻关研究,共同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临烟个性化品牌。初步培育开发生产出“清甜香润”风格特征突出的特色优质烟叶和具有津巴布韦风格特征的两大特色优质烟叶。为上海烟厂、湖南中烟、红塔集团、红云红河集团等国内骨干卷烟工业企业高端品牌提供原料,“临烟品牌”初步得到市场和工业企业的认可。同时,继续与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深入合作,巩固完善临翔勐托和云县爱华2个基地单元;与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和上海烟草(集团)公司深度对接,新建临翔完海、耿马勐撒和凤庆洛党3个基地单元。形成了工商研“基地共建、生产共抓、资源共享、品牌共创、发展共赢”的良好局面。
三、我市烤烟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0年我市烤烟产业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存在的一些问题仍需要市委、市政府加以重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对发展烤烟产业的认识需要进一步提高;二是我市加快发展烤烟产业的各种基础还不牢固,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三是烟叶生产的整体水平和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烤烟产业发展的速度及烟叶的数量和质量与发达州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四是广大烟农的科技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各级各部门整合资金,投入烤烟产业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
四、2011年全市烤烟生产工作建议
2011年,是我市烤烟产业实现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一年,要认真总结“十一五”烤烟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存在不足,科学编制“十二五”烤烟发展规划。要按照以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为标准,以“三化”建设为载体,高标准,高起点,宽领域展示临沧烟叶特色品牌的指导思想,以规划体现特色化、基地建设标准化、生产方式现代化、管理组织信息化、园区建设生态化的建设要求,集众智、倾全力打造好临沧“黄金走廊”生态特色烟叶示范区;要继续整合工商研资源,共同打造市场认同,企业认可的临烟个性化品牌;要继续加大烤烟产业发展资金整合力度,专项用于支持烤烟产业发展;在提高单产,增加总量的同时,千方百计提高烟叶质量,为在“十二五”期间建设临沧烤烟复烤厂奠定坚实的基础;要继续完善督查制度,制定烤烟生产全程奖惩办法,做到奖惩同步,为“十二五”开局之年烤烟生产再登新高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