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人大外事华侨工委赴大理调研旅游产业
5月8日至10日,省人大常委会外事华侨工作委员会主任杨润新、省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罗明义及外事华侨工委工作人员组成调研组,赴大理州开展了旅游监督工作“回头看”调研。
在大理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陆璐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陪同下,调研组实地考察了苍山大索道、双廊古渔村、大理古城等景区景点,观看了希夷之大理望夫云大型实景演出,与州人大常委会和州政府旅游、发改、住建、文化、工商、国土等有关部门,各主要旅游企业负责人座谈,听取了他们对旅游发展工作的情况汇报和意见建议。
“十一五”以来,大理州扎实推进旅游二次创业,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旅游产业体系协调发展,旅游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增长,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十一五”期间,全州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5268.7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403.85亿元。2011年,全州接待海外游客45.5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1499.5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138.4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7%、15.6%和15.6%。全州共有104家旅游星级饭店、34家旅行社和17个A级景区。同时,旅游综合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崇圣寺三塔景区、宾川鸡足山景区改造提升,苍山大索道、环洱海休闲游路项目建设等旅游重大项目和高端酒店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旅游宣传促销和旅游市场管理成效明显。最近,大理州召开了全州旅游产业跨越发展大会,提出了到“十二五”末,力争旅游总收入300亿元,海外游客达100万人次,实现“两个倍增”、“两个跨越”、打造“四个示范区”的发展目标。
调研组对大理州旅游改革发展给予充分肯定,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议。罗明义副主任委员认为,大理州对旅游工作认识高,旅游综合改革力度大,旅游产业发展速度快。多年来,大理州把旅游作为支柱产业来建设,领导重视,认识到位。今年又召开了全州推进旅游产业跨越发展大会,对全州旅游产业发展进行了安排部署,从今年起将州级旅游发展资金增至1亿元,并将在全省首家组建成立“旅游发展管理委员会”,强化政府对旅游业的管理和服务能力,大力推进旅游综合试点工作。目前,大理州接待海外游客、旅游业总收入等主要指标均占全省10%以上,仅次于昆明,大理州已在全省旅游产业中占有重要的支撑地位。大理州提出的“十二五”实现“两个倍增”、“两个跨越”、打造“四个示范区”的旅游发展奋斗目标,在全省作出了示范,产生了带动效应。对于下步旅游发展工作,罗明义副主任委员建议,一要统一认识。要充分认识到旅游业是富民、绿色、带动性强的产业,特别是对于旅游胜地的大理,旅游是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佳产业选择,要进一步统一各级政府、各企业和干部群众对旅游产业重要性的认识,把旅游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打造。二要推进试点。抓住大理苍洱片区作为全省旅游产业发展改革综合试点地区的优势,一方面积极向省、国家争取旅游发展政策,另一方面认真研究梳理已有政策,主动与有关部门协调,争取相关部门支持,推动旅游发展。同时,在旅游高峰期外语临时导游上岗等问题上,可结合实际探索,先行先试。三要形成合力。在统一旅游产业重要性认识的基础上,全州上下要形成全力推动旅游发展的合力,共同研究处理旅游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扎实推进大理旅游发展。
杨润新主任建议,从六个方面更加注重推动大理旅游新发展。一是更加注重旅游规划协调。全州把旅游作为支柱产业建设的目标认识统一了,就需要用法定规划来协调推进各项工作。旅游规划要与城市建设规划等其它规划相衔接,形成一盘棋格局,既有实体,也有程序,保障旅游产业目标和任务的落实。二是更加注重旅游产品多元。各项旅游产品建设发展,要重视旅游市场反馈的信息,适应不同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在旅游发展指导思想上,要注意观光与休闲并重,在观光中挖掘休闲潜力,在休闲中拓展观光项目,好看好吃好玩,让游客留得住。三是更加注重旅游设施配套。旅游特性决定了它的配套性要求高。目前我省旅游景点建设方面动作很大,但各方面不配套的问题也比较突出。旅游要素要合理布局,集中力量,协调推进配套建设步伐。四是更加注重旅游服务精细。一些旅游发达国家服务做得很精细,很人性化,这方面值得我们学习。要在服务的意识、手段、措施等各方面,都突出精细,要像注重硬件设施建设一样重视旅游服务等软件建设。五是更加注重旅游管理规范。要做好旅游标准化建设工作,旅游管理要从抓事后的处置逐步转变为抓事前的规范,促进旅游建设服务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六要更加注重旅游人才培养。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最终靠人才支撑。要抓好旅游队伍建设,培养大批旅游管理经营人才、导游人才。对于奇缺的外语导游,要采取特殊优惠的政策,吸引他们来大理发展。总之,希望大理州不断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在旅游产业上率先发展,在全省旅游发展中发挥排头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