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人大走村入户全覆盖 真情实意传帮带
4月23日至27日,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查大林率法规调研处深入挂勾联系的泸水县老窝乡银坡村开展“四群”教育活动。五天时间,走完了银坡村的9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先后走访了15户农户,并与其中的5户建立了挂勾联户关系。实地察看了蔬菜、核桃、中药材、黑麦草种植情况,并与村干部进行了座谈。通过实地查看、走访座谈、结对联系等多种形式,全面了解掌握了银坡村的村民组成、村容村貌、发展优势、制约瓶颈等情况,在与银坡村群众共同为银坡发展出主意、想办法、订计划、攻难关的同时,也使参加活动的每一个同志受到了一次实实在在的民生、民情教育。
山高坡陡、沟壑纵横的特殊地理环境,决定了银坡村群众居住分散、点多线长。以白族为主,汉族、僳傈族次之的394户人家、1542口人分散居住在直线距离不到5公里、但垂直高差达到1500米、由五道山梁组成的半坡上。但勤劳质朴的银坡村人没有被恶劣的自然条件所困,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帮助下,主动投工投劳,先后修通了连接各村民小组的简易公路,农用车可以开到各村民小组。修建了引水沟渠,清撤的山泉水已流进了各家各户。在农业生产上他们竭力念好“山”字经,除大面积种植泡核桃外,充分发挥高山坡地日照时间长的优势,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初步形成了在当地享有一定声誉的银坡蔬菜品牌。银坡村目前已成立了一个由178名会员组成的蔬菜专业合作社,为各种植户提供服务。每天凌晨都有4车蔬菜运往州政府所在地六库镇,为村民带回5000多元的经济收入。
当查主任一行首先来到银坡村最南端的腊家子嘎自然村时,村民小组长正带着二、三十个村民热火朝天地在铺水泥路。他指着入村公路的24个急转弯介绍说,这个村民小组地势偏僻,山高坡陡,修条路上来不容易,虽然上级的补助资金还没有到位,但我们不等,组织村民投工投劳,要抢在雨季到来之前把路面硬化。村民们不等不靠,自力更生改变落后面貌的精神使“四群”工作组的同志们深受教育和鼓舞。踩着正在施工的泥泞路面,查主任一行来到农户尹仲能家,详细了解了这个村民小组的基本情况,察看了尹家的厩舍、果园和庄稼地。
当查主任一行来到岩脚村民小组蔬菜种植户李自宏家时,李家的新房已盖到第二层。查主任拉着李自宏的手说:“我上次到你家是今年的三八节,当时你说你有盖房子的打算,这才过去一个半月的时间,没想到你的房子就起到第二层了,了不起啊!”李自宏也激动地说:“是上次你的一席话,坚定了我扩大种植的信心和决心。今年其他地方干旱,蔬菜产量减少,我们银坡村水源充足,光照又好,蔬菜供不应求,自然卖出了好价钱。上级给每个盖房户补贴了一万元,我就把房子盖起来了。下次你们再来时,我一定在新房子里招待你们。”查主任欣然接受了李自宏的邀请,接着就银坡村发展蔬菜种植的优势,各种受制因素,以及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等进行了深入交谈。最后,查主任填写好《民情联系卡》交到李自宏手中说:“头回生、二回熟,三回就是老朋友了。这是我的联系方式,今后你有什么困难随时可以与我联系。我也会经常通过你了解银坡村蔬菜种植的一些情况,尽可能帮助你们协解决一些问题。让我们共同努力,把银坡蔬菜产业做大做强。”
在不适宜种植蔬菜的耳子山和坟地两个村民小组。查主任一行查看了农户肖志军在海拔2400米至2700多米处建立起的中草药种植基地和黑麦草场。看到一株株名贵药材——虫娄正在高山杜鹃树下茁壮成长,踏上一丛丛刚刚破土而出的黑麦草场,查主任对肖志军克服困难、想方设法开发高山特色种植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肯定。当肖志军向查主任介绍说:下一步将向村民免费发放虫娄种籽,并提供技术支持,让大家一起来靠种植中草药致富。黑麦草场还有两个月就可以供广大养殖户免费放牧了。查主任高兴地说:“你的思路很好,你们这两个村民小组地势高,农田少。你们选择养殖、种植发家致富,符合客观实际,符合上级政策,更符合广大群众的心愿。你这个致富带头人走出第一步后,想到的是让大家都跟上来,通过传、帮、带,让大家都受益,既帮了别人,也富了自己,因为只有让广大农户大家都富裕起来了,你的这些宝贝也才真正发挥出了最大效益。”随即,查主任将这位致富带头人确定为挂勾联系户,决定长期跟踪,适时帮助指导。
在上荒田村民小组,查主任一行来到黎建华家。黎建华今年34岁,未婚。本在外打工,但自母亲双目失明,瘫痪在床,父亲黎兴海患上老年痴呆症后,黎建华不得不回家照料老人,靠种植蔬菜和核桃支撑起家庭。查主任嘘寒问暖,详细了解了黎家的生活情况,又走到灶房里问候失明老人,还来到蔬菜地里、核桃树下察看情况,与黎建华建立了挂勾联系关系。她鼓励黎建华振作精神,努力打理好里里外外,照顾好老人,相信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并要求“四群”工作组下次来时,要根据黎家的生活需要给予一些物资帮助。她还叮嘱村干部要根据黎建华家的实际情况适当予以照顾。
下坝户村民小组,是怒江州生态移民安置到银坡村来的一个傈僳族村子,全组11户人家从原碧江县的高山深处搬迁至老窝河边的一片洪积扇上。查主任一行围座在村民九大波家的火塘边,详细了解傈僳族群众搬迁到白族聚居区后的生产生活情况。九大波向查主任介绍说,在白族老乡的帮助下,目前他们已经学会了养猪、种菜,也会腌腊肉、灌香肠,生活质量要比以前在山上刀耕火种时好多了。查主任风趣地问:“那现在还想不想搬回到山上去?”大家异口同声说:“不去了、不去了,这边安逸。”查主任接着告诉大家,生态移民工程本身就是为了彻底解决居住在恶劣自然条件下的少数民族群众生活问题,让少数民族群众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的惠民工程。各民族兄弟姐妹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目前,你们比其他几个村子发展要相对滞后一些,但要相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帮助下,再加上自身的积极学习、勤奋劳动,生活质量一定会越来越好。当大家提出傈僳族村民由于信仰宗教,已经在村里自发盖起了一个小教堂,宗教活动场所已得到解决。但傈僳族青年也爱打球,想锻炼,希望能帮助协调解决文体活动场所问题时。查主任当即表态,将尽快与乡、村干部进行商量,尽力帮助协调落实。为保持与傈僳族村民的长期联系,查主任与九大波家建立了挂勾联系。
走访完银坡村的全部村民小组后,工作组与村两委班子进行了座谈,就银坡村的经济发展,条件改善等问题进一步交换了意见,并就深入开展“四群”工作与乡、村干部达成了共识。同时,也将调研了解的情况及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向怒江州人大常委会进行了反馈。五天的调研,时间不长,但收获不小。通过实地走访座谈,大家进一步深刻领会了省委提出开展“四群”活动的重大意义,掌握了实情,明确了任务,理清了思路,增强了群众意识,提高了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本领。下一步,我们将把调研的收获与学习省委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紧密结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出帮助银坡村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的真知灼见,竭力为银坡村民做一些实事、好事,进一步把为“四群”工作引向深入,做出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