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人大 > 重庆 > 新闻报道

重庆市沙坪坝区人大常委会为民生工程保驾护航

来源: 沙坪坝区人大网  浏览字号: 2011年06月23日 08:56

  近年来,重庆市沙坪坝区人大常委会在加强财政预算监督、改善民生之路上积极探索和创新,不断拓宽人大监督工作内容,改进人大监督工作方式,增强监督实效,积极为民生工作把脉,为民生工程保驾护航。

  一、全面开展民生重点项目跟踪监督。

沙坪坝区人大常委会结合“五个重庆”建设任务和全区的中心工作,将其中事关大局的民生项目纳入常委会每年工作要点进行重点监督,或常委会会议、主任会议听取和审议专题工作报告,或开展执法检查和工作评议,或组织专题调研,从开工建设、施工过程和建成验收等各个环节,从预算投入、资金监管和效益评估等各个方面展开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监督检查。去年以来,常委会紧紧围绕市委“民生十条”和区委“16件民生大事”,就公共租赁房、危旧房改造、拆迁安置区、物流园、、城市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校园安保等十多个重大工程项目进行了跟踪监督,并突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专题听取和审议了区政府《关于政府重点项目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的报告》,责成财政部门开展财政资金绩效评价,要求审计部门开展重点项目专项审计,并在对区社保、就业和宜居重庆、区卫生局工作评议中就专项资金使用效益进行监督。今年重点项目立项工作启动之初,区人大常委会就明确提出,必须遵循有利于公共服务均衡化和群众关注度高的重要民生类项目的原则开展工作。为高效地跟进我区民生重点项目的建设情况,扩大民众知晓面和增强社会监督力度,并且通过对建设过程的直接监督来达到管好“钱袋子”的目的,经区人大常委会与区政府、发改委等部门多方协调、敦促,区委区政府联合行文,首次面向社会发布了《沙坪坝区2011年重点项目》,对各个民生重点工程项目投资目标额,投资资金来源组成,责任单位等信息进行了详细地通报和说明。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和专家定期和不定期对这些项目进行审议、视察和监测,不光要在建设资金上进行监督,更要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工程效果等内容进行全面地监督,为人民群众把好关。常委会明确要求,项目牵头责任单位必须科学安排推进计划,抓好节点控制,落实责任人,确保年度计划任务顺利完成。同时,针对多年来部分工程项目当年未完工,结转项目较多的情况,要求凡是项目连续两年未动工或连续三年仍未使用完形成的净结余,在编报预算时应作为部门下一年度预算的首要来源,统筹用于重点项目支持,真正管好老百姓的“钱袋子”,确保有限财力发挥出最大效益。

  二、进一步改进预算监督方式。

  一是充分发挥审计作用,强化审计监督。沙坪坝区人大常委会一直致力于推动审计机关提高审计监督的独立性,推动审计机关加强对财政公共资金、民生重点项目、国有资产运营等的审计监督,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在将每年提交的审计工作报告作为人大评价政府预算执行工作的一个重要依据的基础上,把从对资金管理的浅层次监督转向对使用资金的重点项目建设过程和效益进行监督,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绩效审计提上了常委会审议议程,对用于民生工程的预算专项支出进行追踪问效。组织委员代表实地视察了陈玉公路、建水路、虎峰山公路等农村公路,听取区交委、财政局、审计局等部门相关情况汇报,及时有效的对被审计单位管理和使用公共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检查和评价,充分发挥了审计的“经济卫士”功能。

  二是完善预算报告审查方式,为代表当家理财提供保障。由于现行制度规定,人代会时间短、议程多,加之政府提交审查的预算草案头绪繁复、信息量大,造成代表们消化报告时间不够充分,在审议时往往表态性语言较多,实质性探讨较少。为充分保障代表当家作主当家理财的权利,常委会领导班子经过反复讨论,决定进一步完善预算报告的初审环节,责成区政府及相关部门改进以往报告写作形式,将一般性财政预算支出的民生项目单列进行说明,详细汇报民生投入占总支出比例、投入增减情况以及具体每个项目的立项理由,投资额度,资金来源组成,预期效益等,增强报告的“能见度”,让代表看得清、看得懂,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审查。

  三、积极促进政府预决算公开工作。

预决算透明性是现代公共预算的基本要求,其意义在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为预算监督提供前提条件和督促政府更好履行受托责任。经过精心筹备和计划,区人大常委会努力将预决算监督由程序性向实质性工作推进,逐步铺开政府预决算公开的各项措施,进一步增强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的透明度。常委会成立了由部分委员、人大代表和熟悉财经的工作人员组成的预决算监督委员会,从过去那种“给什么看什么”转变为主动要求政府向人大和社会提供指定的财政信息,给代表们提供更多的参与财政预算方面调研检查的机会,选取了部分涉及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民生工程重点内容,对去年财政决算和今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开展调研。在此过程中,常委会始终坚持以扩大各行业代表参与面为组织原则,先后组织100余人次赴区财政局、农水局、供销社、安监局、交委、卫生局和西部新城等部门和地区,重点就农林水务资金、卫生事业专项经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次级河流专项整治、创建国家模范城区等内容深入开展调研,了解十二五规划开局以来各项民生工程进展情况,针对调查中发展的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实事求是地归纳总结,客观地作出评价。另外,区人大通过新闻媒体报道、网络信息发布等渠道,对社会开放预算监督过程,吸纳公民参与,倾听人民的需要和对政府预算的意见。
编 辑: 王伟
责 编: 王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