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 为了代表心里亮堂堂
——平凉市人大倾力支持代表依法履职
刘婧
先来看几个回放:
2008年5月,邀请原省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主任马耕夫,首次举办了市二届人大代表培训班,为代表履职“扫盲”。
2008年8月,首次组织在平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和部分省、市人大代表,对全市实施的31个涉及民生问题的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开展视察,在“历练”中提高代表履职能力。
2010年5月,首次召开全市人大代表履职经验交流会,总结探讨进一步提高全市代表工作水平的好做法、好经验。
2010年6月,首次组织在平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及部分市人大代表赴省内5市和青海省部分市州学习外地代表履职工作经验。
2010年7月,首次以书面形式,向在平凉市的2名全国人大代表、27名省人大代表和325名市人大代表通报了上半年“一府两院”工作,并征求代表们的意见和建议。
……
一个个的“首次”,牵出了平凉市人大常委会近年来在倾力支持代表依法履职方面做出的种种努力。一位人大代表曾这样感言:“初选代表时,除了高兴、激动,还有一些莫名的紧张,我当时很迷茫,甚至不知道代表怎么当,都该干什么?几年来,在市人大组织的多次学习培训、视察、调研等工作实践中,使我对人大代表的职责和相关知识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增强了代表意识,提高了履职能力。更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每次发言时,我觉得自己能说到点子上了,所提建议也有了针对性……”事实的确如此。
为了进一步扩大代表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更好地发挥代表作用,平凉市人大常委会坚持邀请上级和本级人大代表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制度,精心组织代表参与常委会组织的执法检查、专项工作评议、视察、调查等活动,扩大代表对常委会活动的参与范围。
为了给代表知情知政和履行职责创造更好的条件,平凉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定期向本级人大代表和本选区(选举单位)选出的上级人大代表通报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事项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情况,并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召开情况通报会和座谈会,并通过建立常委会“双联系”工作机制,保持与市人大代表、市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为了拓宽代表知情知政渠道,平凉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为代表订阅报刊、寄送常委会公报和代表依法履职所需的有关资料,并通过制定《平凉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重点联系代表实施意见》规定每位常委会组成人员每年确定3—5名基层人大代表,重点联系走访,了解社情民意,反映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每年至少组织代表集中(划分若干组)开展一次专题调研活动,使代表直接掌握“第一手”资料,丰富撰写议案、建议的素材。
为了增强代表活动的实效,平凉市人大常委会把人大代表培训纳入本级干部培训计划,采取党校轮训、集中培训、外出考察、开展活动等形式,有计划地做好代表系统培训工作,建立规范的代表培训机制;积极协调基层和有关部门为代表依法履职提供时间和经费保证,尽最大努力督促县、乡政府提高本级人大代表的活动经费;在《平凉日报》等市内媒体开辟代表风采栏目,广泛宣传代表中的先进典型。
近年来,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代表法》和中央9号、省委59号、市委35号文件精神,在支持和保证代表依法履职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制度,不仅使代表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也使常委会的工作保持旺盛的活力。四年来,全市136名人大代表共参与执法检查、视察、调查等活动69次,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意见建议396条,均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市人大代表工作还受到了省人大的充分肯定,去年被省人大常委会评为代表工作先进单位,并奖励笔记本一台。代表工作是一件常说常新的工作,加强联系选民、强化人大代表职能、进一步完善人大制度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我们将期待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