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广源率调研组到广东调研农村金融改革发展情况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13-05-13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南方网讯 全国人大农业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欧广源率调研组到广东调研农村金融改革发展情况。今日(5月13日)下午,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龙云主持召开座谈会,副省长陈云贤向调研组汇报了我省农村金融改革的相关情况。省人大农委、财经委,省农业厅、财政厅、金融办等省政府相关部门与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过去农民缺乏资产和抵押物,获得信贷服务的门槛很高,加上农村金融发展滞后,很大程度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去年,我省明确把农村金融列为建设金融强省的“五大金融”之一,《珠三角规划纲要》和珠三角金融改革创新综合实验区的获批更为我省农村金融工作先行先试提供了“尚方宝剑”。

    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龙云主持座谈会

    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龙云主持座谈会

全国人大农业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欧广源率调研组到广东调研农村金融改革发展情况。

    全国人大农业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欧广源率调研组到广东调研农村金融改革发展情况。

座谈会现场

    座谈会现场

    信用评级打开农民贷款门

    据副省长陈云贤介绍,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近年来我省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的一大亮点。全省大部分县、市、区建立了县级征信中心并积极开展农户信用档案建设工作,通过信用评级来使农民获得贷款,如今梅州、湛江、云浮、中山等地已率先开展农村金融改革创新试验。

    作为试点之一的云浮市,2012年底已建成信用村585条,完成对20.02万户村民信用等级评定,对16.25万户信用户进行了授信,授信金额6.13亿元,累计为8229户信用户发放小额信用贷款2.44亿元,带动全市涉农贷款215.82亿元。

    试点宅基地、土地承包抵押贷款

    针对农户、小微企业贷款抵押物不足的问题,我省已明确部署了在梅州、云浮、清远等地开展“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等一系列创新试验。省农业厅表示,将结合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鼓励各地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以及宅基地地上房屋所有权的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据悉,近年来,在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支持下,我省部分县市还已推出了渔船、滩涂经营权抵质押贷款、林地抵押贷款、农村青年创业贷款、农家女金钥匙创业贷款、贫困户扶贫贷款等农业贷款模式。

    农村金融体系趋健全

    陈云贤表示,我省已初步建立起包括政策性金融、商业金融、合作金融、社区金融在内的结构多元、功能较强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成功组建了21家农村商业银行和29家村镇银行,在全省实现了县域小额贷款公司的全覆盖,并通过农村商业银行与困难农信社定向合作来解决粤东西北困难农信社的发展问题。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四月底,全省农信社涉农贷款余额达3342.8亿元,比年初增加209.8亿元,增长6.7%,资产质量、经营效益显著改善;小额贷款公司累计投放涉农贷款余额355亿元;全省390家融资性担保机构去年全年累计为2558户“三农”企业新增融资性担保金额94亿元,同比增长16%.

    四两拨千斤

    财政助农业上保险

    针对农业发展的特点,我省走出了一条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相结合的路子。据了解,2007年以来,我省通过财政补贴,先后开展了能繁母猪保险、农村住房保险、水稻种植保险、渔业保险和森林保险试点等政策性农业保险,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发挥了农村的“稳定器”和经济“助推器”作用,财政“四两拨千斤”的效应体现无遗。

    以政策性水稻种植保险为例,2009年-2012年试点期间,我省各级财政补贴农户保费2亿多元,解决了农户因保费高而不愿参保、保险公司因风险大而不敢承保难题。10个水稻保险试点市累计有1760多万亩水稻参加了保险,参保农户777.6万户,受灾农户获得保险赔款8600多万元,是农户自缴保费的1.6倍。2012年,参保水稻达1300多万亩,覆盖率达到了76.8%.

    农村金融:注重政策性与商业性相结合

    欧广源在听取汇报后指出,广东农村金融发展速度快,改革力度大,成效显著,在全国独占鳌头,初步建立多元化、广覆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农村金融工作相当于“三农”的发动机。农村金融要适应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农业经营模式转变的要求,注重政策性金融与商业金融相结合,有效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放大效应。同时,要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杠杆作用,积极推动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得金融服务与信贷资金支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黄龙云表示,改革创新是农村金融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我省打开农村金融工作局面的必然选择。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扎实推进农村金融工作,为我省“三农”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支撑。

来源: 南方网 2013年5月13日 责任编辑: 王伟
print  close  to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