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丽生委员提问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11-12-30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索丽生]校园安全事故广义上讲是指学生在校内参加学校组织的校园活动以及上学放学途中所发生的伤害事件。其中以小学、初中、高中和幼儿园阶段为主,校园安全关系到众多孩子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家万户百姓的幸福和希望。所以,这里我想就校园安全提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近期连续发生多起接送学生上学放学的车辆交通安全事故,令人痛心。请问有关部门打算采取哪些措施切实保障学生上学放学的交通安全。现在我们看到,正在征求意见的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对校车进行了严格界定,但是有人担心由于经费投入、校车达标等因素,这一规定反而会导致一段时期内普通家庭的学生特别是贫困、边远、山区等地的学生无车可坐,难以就学,有关部门就此作如何考虑。

二是近年来尽管有关部门和学校做了大量工作,但是校园恶性案件,学生食物中毒案件、伤害学生的安全事故和扰乱教学事故的治安案件仍时有发生,请问有关部门应当如何采取措施来共同维护和加强校园安全。

三是我们也了解到,不少基层的教育主管机构和学校为了规避风险和责任,以保障学生安全为由,不惜舍弃或者是牺牲了一些应有的实践教学或者是体验类的活动,比如讲春游、秋游、运动会甚至一些体育课的项目,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损害了孩子们接受素质教育,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应有的权益,请问有关部门对此又做如何考虑。

[朱之鑫] 近期发生了多起校车事故,我们的心情非常沉痛。特别是发生在甘肃省正宁县幼儿园的校车交通事故,教训非常惨痛。校车问题迅速地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我感到校车问题确实涉及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是关系民生的大事。国务院非常重视,按照总理的批示要求,国务院法制办、教育部、公安部、发改委、财政部等十多个部门立即行动,着手研究校车问题。

工作的切入点,我想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抓紧制定《校车安全条例》,这个条例(草案)本月11日已经向社会征求意见。二是研究建立包括完善校车标准等在内的校车管理制度。关于建立校车制度,实际上在中国来说,应该也是新情况下出现的一个较新的事物,有不少问题都需要研究。这个月8日,发改委会同教育部、财政部、工信部、公安部、交通部、税务总局包括质检总局等十二个部门共同研究了工作方案,总的要求是: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符合国情、责任明确、可持续的原则,研究提出建立校车制度的顶层设计、标准体系、基本原则和政策框架。目前,我们成立了四个研究小组,从校车的生产、校车的配置、校车的运营和校车的安全管理四个方面,对15个主要问题进行专题研究。这里包括研究完善校车标准,制定鼓励企业生产校车的政策,合理配置校车资源,多渠道地筹集校车资金,以及中央和地方财政分担的办法,校车运营线路设计以及支持校车服务的优惠政策等等。

实际上还是要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校车制度。大的思路上,主要有以下几条原则:

一是政府主导。建立校车制度的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学校的规划布局问题、城乡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的问题、道路条件的问题,又比如校车和驾驶员的准入条件,校车购置和运行维护资金筹措等等。涉及到的部门和行业都非常多,所以我们觉得统筹协调非常必要,这里要明确一个政府的主导责任。

二是要社会参与。一方面,政府不可能“包办”所有的事项,非常需要社会的支持,多渠道提供服务。另一方面,我觉得校车的安全更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充分理解。

三是要因地制宜,不要一刀切。我国发展的不平衡特征非常明显,地区之间不仅经济发展水平有差距,自然条件、人口密度、学校布局,包括财力方面的差距也非常大。建立校车制度,总的来看还不能脱离国情照搬别国的做法。目前国务院多个部门正在抓紧研究,下一步我们将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抓紧起草建立校车制度的意见,并且做好与《校车安全条例》的衔接工作。

刚才,索丽生委员提到关于《校车安全条例》出台后,有可能出现短期内学生无校车可坐的情况,实际上,目前这种情况已经在部分地区开始出现。我总的感到,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疏堵结合,既要严厉打击黑校车,规范校车的运营管理,各地也要从实际出发,尽快拿出几条能够保证学生正常出行的安全的过渡性办法。例如,正在征求意见的《校车安全条例》就设置了一个为期3年的过渡期,在过渡期里,用于接送学生的校车不能满足要求的,可以根据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规定,使用其他取得校车标牌的载客汽车。正如刚才向各位委员汇报的,中国的地区差异非常大,我们认为过渡期内的管理要求,一定要因地制宜地由地方政府制定,不能搞一刀切,否则可能会脱离实际地继续出现一些问题。

[黄明]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校园安全问题,公安部始终把校园安全问题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来抓。近几年来,与教育、综治等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特别是去年发生几起校园案件以后,我们采取了一些超常规的措施。主要在四个方面,一是强力打击犯罪。要求全国公安机关第一时间接警、第一时间处置,对于发现的犯罪线索主动排查,主动出击,严厉地打击。今年以来,我们就主动查处了1.2万起案件,产生了强大的震慑作用。

二是强化校园安保。全国公安机关向学校派出26万民警担任法制辅导员,指导校园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强化安全防范的教育培训。在校园周边调整警力部署,落实防控措施,集中整治校园周边的秩序,及时制止了一批要到校园去滋事的事件,排查整治了一大批校园安全隐患。

三是强化整体防控。坚持以面保点,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为了保证校园的安全,去年我们会同有关部门,下气力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特别是在校园周边的,进行了全面排查。对涉校的矛盾纠纷进行全面排查,及时处置了一批在校园周边可能制造事端的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化解了一批涉校矛盾纠纷,还制止了一批可能制造学校案件的苗头。

四是强化长效机制建设。我们在两次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会同教育部、综治委研究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学校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的意见》。今年9月又在重庆市召开了现场会,作出了进一步的部署。经过了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特别是牵头的教育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当前校园安全工作应当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涉校案件连续六年下降,今年又下降了14%。2005年全国涉校案件约占全国刑事案件的1%,今年涉校案件占全部刑事案件为0.33%,出现了明显下降。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校园安全工作面临的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必须常抓不懈,一时一刻都不能放松。

一个方面是因为由于我们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刑事犯罪的高发期,这必然反映到校园的安全上。另外一方面,也确实存在着一些地方和单位思想比较麻痹,校园安全措施不够重视、不够落实。有的还强调客观的困难,没有解决实际的问题。最近,我们组织12个工作组到各地明察暗访,仍然发现大量的安全隐患和问题。因此,我们要常抓不懈,一抓到底。公安机关将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勇于担当责任,积极主动作为,充分履行职责,同教育和综治等部门一道,扎扎实实地抓好校园安全各项措施的落实,推动思想认识到位、责任落实到位、防范措施到位、服务保障到位。突出抓好三个方面的落实,一是继续狠抓三个部门意见的落实,长效机制、总体措施都制订了,关键是抓好落实。二是要继续狠抓校园周边治安秩序整治的落实,为校园安全创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三是要继续狠抓综合治理措施的落实,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会同教育、综治等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实施综合治理。同时,全国公安机关要进一步增强服务保障意识,为学校各种开放性的活动创造安全条件,为学生外出和教育实践等活动提供安全的保障。我们相信,为了孩子们的安全,只要我们各方面都积极作为、主动作为,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扎扎实实地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就一定能够把校园安全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谢谢。

[袁贵仁]关于校车问题,最近一段时间先后发生了几起校车安全事故,造成了孩子的伤亡,教育部门和我们为人父母者都感到十分痛心,非常难过。它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务必把校车这个新问题提到重要的议程上来。事故发生后,中央高度重视,国务院法制办、发改委都分别牵头研究解决问题的法规和方案。教育系统一定会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做好协调配合工作。要切实加强安全教育,要协调家长进行选择、设计学生上下学的交通路线和交通方式,有校车的学校要建立校车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学生的交通安全。

关于维护和加强校园安全工作。校园安全涉及到师生的安危,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李岚清副总理曾经有一句名言,“生命不保,谈何教育”。教育系统一直非常重视,特别是在公安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着力抓好几项工作:一是安全教育和演练;二是加强人防、技防和物防;三是加强责任分工和责任追究;四是加强部门联动和综合治理;五是加强平安校园建设。

刚才索丽生委员特别提到,现在有的学校因为安全问题减少了一些活动。这个现象确实是存在的,我们的态度是明确的,学校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要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组织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文体活动。重要的是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学生活动的安全。首先还是要进行活动的安全教育,把活动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向学生讲清楚,并进行必要的自我保护训练。二是要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和工作预案,明确有关人员、有关场地的安全责任。三是要解除校长和老师的后顾之忧,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要依法明确安全责任承担人。要把活动搞好,同时避免活动的安全事故发生。

来源: 中国人大网 2011年12月30日 责任编辑: 沈娟
print  close  to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