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培委员提问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11-12-30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刘德培] 我的问题是关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我们要建新性国家,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创新性人才。我们注意到,目前高校对教师的考核过于重视论文的数量,而忽视教学的能力,对学生的培养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锻炼。结果造成一些老师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水平的提高上,一些同学只懂书本的知识而缺乏实际的本领,更缺乏创新的能力,这就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难以培养出创新性人才。我的问题是,在推进教育规划纲要实施过程中如何加强对学生创新的教育,包括创新的意识、创新思路和创新实践的教育,如何营造既宽松又严谨的创新的环境氛围?

[杜玉波] 刘委员提出的问题非常重要。我理解就是要解决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这个问题也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认为,当前培养创新人才,重点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也就是转观念、改模式、强师资。

第一,培养创新人才,首先要转变人才培养观念。理念是先导,高校要夯实办学的核心理念。我们认为,要进一步树立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理念,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办学水平的最主要的标准;进一步树立以适应社会需要为检验标准的理念,把社会评价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进一步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把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教育工作的首要追求;进一步树立以学生评价为先的理念,把学生评价作为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

第二,培养创新人才,核心是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我们认为,形成创新人才层出不穷的局面,根本上要靠体制机制改革,逐步探索形成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适应创造型人才培养需要的体制机制。这方面,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228个高等教育项目中,有60多项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目前,在推进上有四项工作重点,也想在这里听一下委员们的意见。

一是在19所高校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计划。这个计划核心是立足高水平研究大学的优势基础学科,建设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建立拔尖学生重点培养的体制机制,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投身基础科学研究。

二是我们在193所高校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现在开始启动卓越医生、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重点是推进高校与行业部门、科研院所和企业的深度合作,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三是在17所高校推进试点学院改革。以创新人才培养体制为核心,以学院为基本实施单位。重点在招生制度、培养模式、管理方式、教师聘任这四个方面进行综合性改革,形成创新人才培养的机制和氛围。

四是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着眼于研究解决研究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不强问题。完善导师负责制,综合考虑师德、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遴选评价导师。在录取自主等方面也给予导师更多的自主权,加强专业学位建设,突出职业能力训练,建立相对独立的考核评价体系。

我还想与委员们探讨的是培养创新人才,还有一个问题是必须进一步巩固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没有高质量的本科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把本科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最基础、最根本的教育。为了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实施本科教学工程,这个工程就是要解决目前专业结构不尽合理、办学特色不够鲜明,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核心内容包括质量标准建设、专业综合改革、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等等。在这个工程当中,我们将支持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这个计划强调创造条件鼓励创新,让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自主设计实验,在参与科研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第三,培养创新人才,关键在老师。有了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所以我们认为,关键要通过制度建设,促进和保障广大教师潜心教书育人,为此我们考虑从三个方面来落实:一是坚持师德为先,研究制定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师德要求,加强师德考核,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二是坚持教学为要,制定具体办法把教授给本科生上课作为一项基本制度,将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作为教授聘任的一个基本条件,让最优秀的教师为本科一年级学生上课,同时改革职务晋升、薪酬分配办法,向一线教师倾斜。三是坚持科研为基,出台相关政策推动教师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促进科研与人才培养结合,用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教学,改进科研评价办法,强调科研对人才培养的贡献度。

在这里我要向委员们汇报,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后,教育部按照讲话精神研究制订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了30条具体措施。其中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提高质量的一个首要工作,我们也即将召开专门会议进行贯彻部署。我想,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调动各方面资源来共同探索、共同推进。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听取包括人大代表在内的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在实践中不断加强研究,来努力把这项工作做好。谢谢。

来源: 中国人大网 2011年12月30日 责任编辑: 沈娟
print  close  to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