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新委员提问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12-04-26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杨贵新]尊敬的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昨天听了陈部长的报告,我认为陈部长的报告是一个实事求是的好报告,我完全赞成。自2011年的中央1号文件下发以后,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地方各级政府,积极落实文件的要求,对推进农田水利建设的确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变化,群众的满意率大大提升。就贵州省为例,省委、省政府立即出台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意见,成立了贵州省水利投资公司,而且在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指引下,贵州省近年来的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增加,规模扩大,进展较快,集中连片,重点突出,效益较好。但是,由于自然地理和历史的原因,贵州省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仍然很薄弱。2011年出现了全省性的特大旱灾,造成了粮食大幅度减产,充分暴露了贵州省工程性缺水问题的严重性。目前全省还有一半左右的耕地无水利设施的保障,只能靠天吃饭。现有的水利设施又年久失修,险病工程多,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率,主要是投入少、欠帐多。中央决定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多层次的筹集资金,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当中的主导作用,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的专项资金好,我们表示拥护。请介绍一下,如何实现中央层面统筹,加大对西部地区农田水利的投入力度。谢谢。

[杜鹰]谢谢杨委员的提问。刚才您的问题主要是涉及西部地区的水利建设和中央如何加大对西部地区水利建设的支持力度这样一个问题。我先来回答,然后请其他同志做补充。西部大开发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中具有优先地位。12年的西部大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另一方面,也正如您刚才所说的,由于自然、地理和历史的原因,西部地区的水利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相对于其他地区比较滞后。特别是包括贵州在内的西南地区的工程性缺水问题、西北地区的资源性缺水问题非常突出。农田水利建设的欠帐也很多,抗灾减灾的能力十分薄弱。这些是制约整个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党中央、国务院对西部地区的水利建设一向都是高度重视,明确要求要把水利建设放在西部大开发整体工作的突出重要的位置,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建设进度。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部署,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在规划编制、项目安排、资金支持、政策扶持等方面,都高度重视西部地区的水利建设,倾力支持西部地区加快水利建设步伐。在规划编制方面,这些年来,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区域发展规划、全国水利发展规划等涉水的专项规划,都把西部地区的水利问题放在突出重要位置上来考虑。同时,这十年来,我们在西部地区的专项水利规划的编制上迈出了重要步伐,先后组织编制了塔里木河、石羊河、黑河综合治理的规划,西南五省重点水源工程规划,还有新疆自治区水资源规划。还有就是您所在的贵州省,按照总理要求,我们编制了三位一体的规划,就是加强水利建设、生态建设和石漠化综合治理。这些专项规划的编制对加强水利建设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在投资的支持方面,我向您报告,在2000年到2011年的西部大开发12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给西部1872亿元,占同期中央预算内水利总投资的比重是38.4%,而且这个比重是在不断提高的,从2000年的18.6%,提高到去年的48.4%。我们知道,西部地区的人口只占全国的28%。在政策扶持方面,考虑到西部地区的财力比较弱,我们逐步提高了不同水利项目中央投资比例,现在西部地区的各类水利项目,中央投资的比例大体是在2/3到80%以上,尽量减轻地方资金配套压力。同时,中央明确取消西部地区县及县以下的配套任务。在项目的安排方面,西部大开发这12年来,一大批重点水利骨干工程开工建设,广西百色、嫩江尼尔基、宁夏沙坡头、四川的武都引水等控制性工程相继实施,有的已经竣工开始发挥效益。同时,空前规模的推进了西部地区农田水利建设,包括农村安全饮水、灌区节水改造、黄河和长江上游的水土保持,还有刚才提到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我们统计,累计解决了西部地区1.3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和饮水不安全问题,占同期全国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的比重是40%。西部地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12年前的0.40提高到现在的0.48,虽然绝对水平比全国的平均水平0.51低一些,但是提高幅度是最高的,特别是西北地区已经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水利建设步伐加快、迈上了新的台阶,有力地支撑了生产条件、生活条件还有生态环境的改善,支撑了西部大开发的实际进程。当然我们也非常清楚的认识到,西部地区要根本上改变水利建设滞后的状况恐怕还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任务,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中发[2010]11号文件、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今年2月份国务院批复的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等要求,继续把西部地区的水利建设摆在优先和突出重要的位置,着力围绕解决西南地区的工程性缺水和西北地区的资源性缺水问题,以这两个问题为重点全面推进西部地区水利建设和水资源综合管理。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把科学编制规划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西部地区水利建设滞后,资金投入确实是一大制约,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作为基础也是一个很大的制约因素。没有一个科学的规划,投资的效率也不能很好发挥。所以还是要把科学编制规划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我们想,在新的水利“十二五”规划、大中型水库建设“十二五”规划,还有像新一轮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规划,还有规模化节水灌溉示范项目总体方案,这些规划有的已经编好,有的正在编,我们都要把西部地区作为重点予以考虑。对已经编制好的规划我们要加快实施进度,刚才您特别提到了贵州省的三位一体规划,对于解决贵州的水资源制约具有重要意义,国务院批复的规划明确了“两个为主”,就是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在公共财政的投入中又以中央财政投入为主,大力支持规划的实施。我们还要重点解决好西北,特别是河西走廊等许多流域水的合理高效利用问题,适时开展南水北调工程西线的前期工作,从根本上解决西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第二,进一步加大资金的投入和政策支持。要进一步优化预算内投资的结构,向水利倾斜,在水利的投资里,要进一步向西部地区倾斜。您知道的,去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这个要求,就是力争今后十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2010年全国水利投资大体测算是2000亿,未来十年要要达到4万亿。去年全国水利投资已经达到3452亿了,我们估计未来十年平均4000亿能实现。在这里,我们将优先保证西部地区首先实现这个目标。同时,对中央安排的公益性建设项目要落实好取消县及县以下资金配套,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地市一级资金配套也要取消,要落实好这个政策,管好、用好国家重大水利资金。

第三,在重点项目的安排上,要优先考虑西部地区。一方面,我们从去年开始已经安排了一些前期工作费,以支持西部开展水利项目的前期工作,这是西部比较薄弱的环节。另一方面,要加快审批和实施开工建设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其中在西南地区,要加快四川亭子口、西藏满拉、黔中调水,西南中型水库等一大批骨干工程的建设进度。同时要支持滇中调水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在西北地区,要加快实施甘肃引洮一期工程,开展二期工程前期工作。抓紧开工建设新疆卡拉贝利、阿尔喀什等重点工程,加快陕西引汉济渭等大型项目的前期工作。

第四,要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解决投融资难的问题,鼓励和支持西部地区的政府采取政府注入资本金、土地储备和盘活资产存量,组建规范的投融资公司,搭建平台扩大水利投融资渠道。通过招投标和承包制来吸引社会资金或外资投入水利设施。深化水管体制改革,完善工程水价,还有电价、用地政策,还有税收优惠等这方面的政策,以保证建成的水利工程能够确实良性运行。刚才提到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要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通过财政的补贴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工程和水利建设。还有一点要强调的,西部地区一定要把节水放在首位,要加强需求侧管理,建成节水型社会。

第五,加强资金和项目的管理,这一点也非常重要。政府资金要一分钱花出一分钱的效益,要加强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和审计稽察的力度。在大型工程上坚持“四制”,在小型工程上要探索报账制和吸引农民参与、农民自管自建等一些新的办法,以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还有一点,刚才提到的,现在水利资金的投资渠道比较多,还是要以县级为单位,加大各方面的整合力度,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总之,通过采取以上五个方面的措施,进一步搞好西部地区的水利建设,以支撑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

[胡静林]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在西部地区的水利投入大概是660亿元,占整个中央财政水利总投入的36%。除了水利口安排的以外,还包括南水北调、国土资源中用的农田水利的。在农田水利方面,大概也是占33%左右。下一步,中央财政要继续加大力度:一,资金要向西部倾斜。中央财政做的最重要的一个事就是把发达地区的钱往中西部转移,尤其是往西部地区转移,这项工作我们继续要做,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和加大专项转移支付,从根本上增加西部地区的财力,让他们能够统筹使用资金。水利的一些专项资金,尤其是一些因素法分配的资金,包括这次已经报国务院批的中央统筹部分从土地出让收益计提的农田水利资金,里面也专门有一条,就是向西部老少边穷地区倾斜。二,在项目安排的时候,也要加大对西部的倾斜。现在中央财政专项基本上是按照这个原则做的。比如中小河流治理,东部、中部、西部按照30%、60%和80%进行补助,小型病险水库是按照东部1/3、中部60%、西部80%,对南疆地区、西藏及青海、云南、四川、甘肃四省藏区是百分之百。山洪灾害防治是按照东部200万、中部300万、西部400万进行补助,对南疆地区、西藏及青海、云南、四川、甘肃四省藏区按600万全额补助。三、中央投资安排的西部地区公益性水利项目,取消县及县以下配套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地区市地级配套资金,我们要把这些措施落实好。随着财力的逐步增长,我们会用更大力度往西部倾斜。谢谢。

[周慕冰]农田水利建设非常重要,但是办什么事都离不开钱。刚才同志们谈的“钱”主要是侧重于政府的投入方面,也就是财政的资金方面。我认为政府的投入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但是毕竟数量有限。而我们国家现在正处于农业现代化的时期,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需求非常巨大,单靠政府投入还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突出的还是要广开融资渠道,多方面吸纳社会资金。这其中,银行贷款的投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刚才杨委员主要谈到了西部问题,鉴于融资方面,请让我把谈话的视角稍微扩大一些,从全国的视角谈一谈银行贷款如何支持农田水利建设的问题。

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需求的满足,无论是项目也好,还是企业也好,都和一般的贷款有一个区别,就是它的安全性、流动性和引领性相比都要差一些。也就是说,用我们的行话来说,它的抵押担保物的安全可靠程度要差一些。同时,还款的来源也没有一般工商企业等那么充沛、那么稳定、那么持续。所以,对农田水利建设的贷款投入需要监管部门给予特殊的制度安排,予以支持。我在这里介绍一下银监会是如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对农田水利建设方面的贷款支持出台了哪些政策。

为了切实做好对农田水利建设的信贷支持,2011年,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银监会专门印发了《关于全面做好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深入做好水利建设的金融服务进行了重点部署。今年2月,银监会又会同人民银行、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证监会、保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水利建设改革发展金融服务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相关的政策和要求。

银监会出台的政策措施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科学把握水利类平台贷款的政策。2009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我们一直致力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清理规范工作。清理规范的工作坚持分别对待、分类管理的原则,不搞一刀切,强调“保续建”,“防止半拉子工程”,允许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继续合理增加对水利类平台贷款的投放。今年3月,银监会又下发了《关于加强2012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总原则就是平台贷款的总量不能增加,我们叫做“降旧控新”,但是专门为农田水利建设开了个特殊的政策口子,允许农业发展银行支持符合中央政策的农田水利项目的新增贷款。这是唯一开的一个口子。

二是积极支持水利建设项目融资方式的创新。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资金融资渠道既比较单一,又比较传统,需要通过金融创新予以支持。银监会要求银行通过将有资质的水利建设方作为贷款主体,积极支持发展BOT、TOT、BT等新型水利项目融资模式,引导更多的信贷资源支持水利建设。同时,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种养殖大户作为小型农田水利项目的承贷主体。这也是一个特殊的政策安排。

三是拓宽水利建设项目的抵(质)押物范围和还款来源。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融资有两个难点,一个是抵(质)押物的安全性不够,可靠性差一点。二是还款来源的现金流不稳定、不持续。所以银监会专门对此做了特殊的政策安排,允许以水利、水电资产等作为抵押担保物进行融资,允许水利投资贷款以项目自身收益、借款人其他经营性收入作为还款来源,经地方政府同意。地方水资源费、地方水利建设基金、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的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都可以作为还款来源。

四是对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实行差异化监管。对小微型企业的不良贷款率实行容忍度。同时,结合涉农贷款的特点,实行弹性的存贷比考核。我们的存贷比一般都是在75%,每个月、每个季度都不能超过,但是对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以及涉农贷款这些,我们允许只是按年考核,年中可以突破,年末可以压回。除了上述政策措施以外,银监会要求各类银行业机构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支持农田水利建设,同时大力开展金融服务创新,因地制宜地提供符合农田水利项目属性和融资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截至2011年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各类贷款余额54.8万亿,大数是55万亿,比上年增加7.5万亿,同比增长了15.8%。其中西部地区的贷款余额是10.3万亿,比上年增长了1.6万亿,同比增长了18.9%。也就是说,西部地区的贷款增幅高于全国贷款平均增幅的3.1个百分点。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银行业水利建设贷款余额7313亿元,比上年增加了856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西部地区水利建设贷款余额2701亿元,占全国的36.9%。可以说,从水利建设贷款,从余额和增量上看,都体现了对西部的倾斜政策。

来源: 中国人大网 2012-04-26 责任编辑: 沈娟
print  close  to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