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访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副馆长李宗远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10-09-03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8月15日,观众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内参观。当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纪念日,不少游客来到恢复对外开放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新华网北京8月15日电(记者 孙晓胜 孙伟丽)2010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65周年的日子。

  这天,全国唯一一家全面反映中国人民伟大抗日战争历史的大型综合专题纪念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经过展陈维护重新恢复对外开放。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副馆长李宗远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回顾那段峥嵘的烽火岁月,纪念这场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胜利

  从1840年开始到抗日战争,中国发展1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外国列强发动了多次的侵华战争,中国一败再败,不停地割地赔款。而1931年到1945年,这场旷日持久的抗日战争,中国为何能够打败日本求得民族独立,完成祖国的统一?

  李宗远认为,这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胜利。“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把中华民族推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从过去的一盘散沙到齐心协力,从各自为战到协同作战,中华民族开始觉醒,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没有这种觉醒,武力再强力,也不会取得胜利。而正是这种精神一直在号召中华民族奋起抗争,最终走向胜利。”

  相关新闻:

  八·一五 永远铭记的日子——写于日本投降65周年之际

  历史的“风声”——追寻抗日战争档案背后的故事

  65年前,他们见证胜利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展览新增英日文说明

 

  8月15日,观众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内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从2010年7月29日起闭馆进行展陈维护,经过17天的维护改造,新增文物54套,基本陈列文物达到936件套。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取得战争胜利的基石。抗日战争中,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不举全国之力,根本不可能胜利。共产党坚决主张凝聚全国力量,在八年抗战中贯彻始终。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决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不能凝聚的问题。

  抗战胜利是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贡献

  “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历时最长,损失最重,牺牲最多,贡献最大。”李宗远这样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在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据史料记载,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区总面积2200万平方公里,中国占600余万;日、德、意三国法西斯军队1110万人,中国抗击日军240万人;从持续作战时间看,美国3年9个月,前苏联4年2个月,英国6年,而中国则长达14年。

  李宗远说,日军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伤195万余人,其中在中国战场死伤138万余人,占日军伤亡总数的70%。这一数字比亚洲及太平洋战场上由20多个国家共同消灭的日本侵略者要多得多。

  8月15日,一名观众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观看“南京受降现场复原”的说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家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伟大历史的大型综合性专题纪念馆,自1987年建馆以来,共接待海内外观众1550余万人次。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伤亡了3500万人,损失达6000亿美元。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做出了巨大民族牺牲。因此,在1945年联合国成立时,中国从一个受欺凌的国家一跃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与其他大国平起平坐,中国人民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得到了全世界的承认。”李宗远表示。

  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全民族各界群众不分党派,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同仇敌忾,奋起抗争,夺取胜利。李宗远说,这就是我们崇尚的抗战精神。这是一种伟大的民族觉醒的力量,正是这种排山倒海、勇往直前的力量,开创了中国近代历史的新篇章。

  李宗远认为,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纪念抗日战争正是为了要用抗战中所表现出来的这种伟大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和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努力奋斗。

  经过展陈维护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内的展览说明增加了英文和日文两种文字(8月15日摄)。 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作为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恢弘历史的专题性纪念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从1987年建馆至今,已经接待中外观众1550余万人次。

  李宗远说,人们通过纪念馆的展示了解过去的那段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的英雄历史,也了解中国抗战的历史。通过展览,让普通观众充分感受先烈们在民族生死存亡关头抛妻别子的奉献精神,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和营养。同时,这段历史也对在和平环境成长起来的青年人,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8月15日,观众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 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摄

  8月15日,一名小朋友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观看“芦荡火种”景观。 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来源: 新华网 2010-8-15 责任编辑: 崔丽霞
print  close  to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