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决策 共赢的前景

——外国人士热评中国“十二五”蓝图(下)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11-03-17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国石化国际石油勘探开发公司年会上表彰的员工中出现了洋面孔。

身穿中国传统服饰的外国小朋友露出幸福的笑容。

北京金融街上外资银行林立。

2010年3月28日,瑞典哥德堡,吉利汽车成功收购沃尔沃汽车。

外国游客高兴地在上海留下自己的笑脸。

  “我相信,中国新的五年发展规划的目标一定会实现。”“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中国书写了世界经济中最成功的故事。”……

  中国“十二五”满怀信心起步,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本报记者从外国人士的热评中,感受到了世界对中国发展的敬佩和期待。

  成功业绩超乎想象

  人民日报驻美国记者 马小宁

  鲍泰利,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中国书写了世界经济中最成功的故事——2009年至2010年间,世界经济增长的一半来源于中国的贡献。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给人留下了非同寻常的深刻印象。中国是最早启动经济刺激计划的大国之一,经济企稳回升速度之快超乎想象。由于各级官员经验丰富,银行业资本充足,特别是中国从个人到企业,都不存在过度杠杆化问题,中国的刺激计划资金迅速转化成为额外需求,创造了大量就业,有效地推动了经济增长势头,率先走出了危机的阴影。”鲍泰利不无感叹。

  鲍泰利对中国“十二五”规划进行了研究,认为“十二五”规划有助于实现中国经济平衡发展,降低对出口和国内投资驱动增长的依赖,从制造业创造就业增长转向服务业创造就业的增长。由于服务业产品主要在国内消费,因而可以在创造就业增长的同时,无需顾虑顺差的增大。

  鲍泰利说,为了刺激国内需求,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改善民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措施。鲍泰利认为,中国政府对低收入群体、贫困地区、教育、住房、农村地区医保方面的投入力度,是前所未有的。这体现了中国政府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并非常迅速地刺激了消费需求的增长,在2009年和2010年尤其明显。中国的家庭消费增长速度目前是全世界最快的,但与此同时,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更快,家庭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仍然偏低。虽然民众的消费行为与文化因素有关,但政府政策仍有很大的作为空间。

  展望中国经济未来,鲍泰利认为,中国仍将保持全球最高的增长率。“中国不仅现在,而且未来都将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他向记者展示了一个权威经济展望机构对未来10年世界经济大国对世界经济贡献大小的预测。该机构认为,中国将继续推动全球经济增长,以购买力平价计算,2011年至2020年间,中国将贡献世界经济增长的40%,是美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的10倍。

  孕育机遇共同发展

  人民日报驻墨西哥记者 张金江

  胡文西奥,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经济学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高度评价中国在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之后,正朝着“十二五”规划的正确方向迈进。

  胡文西奥说,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突然强力袭击全球,但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高增长。其主要原因是,中国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及时、得当、有力;中国有庞大的国内市场,虽然外部市场需求减少,但通过刺激国内市场需求,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出口下滑带来的问题;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积累了较强的经济实力,国民积累了较多的财富和有了较强的消费能力,这样,中国就有了较强的应对经济风险的能力。

  关于“十二五”规划,胡文西奥说,这个规划突出科学发展理念,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重视改善民生,这是非常正确的。那种消耗大量资源和产生污染的生产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必须用科学的思维,创新发展模式,以新的环境友好的经济发展方式来取代损害环境的落后方式,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生产更多的产品。发展绿色经济,这里面蕴藏着新的巨大发展机会。

  胡文西奥说,“十二五”规划把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加以强调。实际上,中国已经开始投入巨大力量改善民生了。比如,中国已经把注意力投向发展西部、发展边远地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缩小地区发展的差距。实现国家的均衡发展非常重要。再如,近几年,中国在建设和完善包括公共医疗、教育等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做了很大努力,大大提高了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保障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另外,中国也在采取措施增加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努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缩小贫富差距。中国坚持不懈地在减贫方面做出努力,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胡文西奥说,中国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较快发展,对许多国家经济复苏都有正面影响,凸显了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有益作用。中国到非洲、拉美投资,完全不是过去西方殖民主义者掠夺那里的资源和财富的方式。中国到那里是建设,是和平的,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这些年来,中国走向国际市场的一切行为都体现了中国是在实践这样的政策。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凸显了这样的意义。

  胡文西奥说,过去人们谈起中国,都觉得中国离世界很遥远,现在人们发现,中国距离世界很近,就在自己身边。这体现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大幅度提升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和作用是正面的、积极的。中国到拉美投资受到欢迎。中国人来了,拉美国家就多了一条获得资金的渠道,对拉美国家对外交往多元化也有好处。中国真诚帮助非洲国家发展,尽管中国自己也有困难。

  胡文西奥对中国经济社会未来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他说:“根据以前的经验,中国说了的事情、定下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我第一次访问深圳时,那里还是个小渔村。没几年,我再去,那里就崛起一座现代化的大城市,简直是惊人的。我相信,中国新的五年发展规划的目标一定会实现。我相信,在这轮新的发展中,中国也会给世界带来新的巨大机遇。”

  带动全民共同富裕

  人民日报驻澳大利亚记者 李景卫

  钱启国,澳大利亚孔子研究会会长,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通过“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将再一次实现“跨越式”发展。

  对于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中国经济总体发展情况,钱启国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使各国经济、尤其是发达国家经济陷入衰退。中国经济虽然没有进入衰退,但也受到一定影响。到2009年,中国的经济发展目标不再是防止经济过热,而是如何阻止经济进一步下滑,力争“保八”。中国政府采取的4万亿元人民币经济刺激一揽子措施为中国经济平稳增长注入了活力,使中国经济避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目前,中国经济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钱启国认为,“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面临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经济发展,中国取得了骄人成绩,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随着发展的深入,中国面临就业压力、环境保护、资源利用、贫富差距、产能过剩等挑战。为迎接这些挑战,中国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将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摆在突出位置。这一决策反映了中国政府高瞻远瞩,说明中国政府清楚地看到现行发展模式不能再向前推进,否则,中国经济将面临欧美高端产业和新兴发展中国家低端产业的两面夹击,无法继续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通过“十二五”规划,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是非常及时的,将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再增活力。通过“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将再一次实现“跨越式”发展。

  钱启国表示,中国的经济发展为世界经济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走出经济衰退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世界带来了机遇。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中国逐步由“世界工厂”转变为“世界市场”。以澳大利亚为例,澳中双边贸易额去年达到881亿美元,同比增长47%。中国保持了澳大利亚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商品出口市场地位,首次成为澳大利亚服务业最大的出口市场。双方能源资源合作更加密切,金融、农业、环保等领域合作方兴未艾。

  钱启国最后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进而带动全民共同富裕,这是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发展战略方针的重要步骤。现在,第一步已经实现,成就有目共睹。因此,中国在这个时候强调缩小收入差距、减少贫富分化意义重大。保障和改善民生本来就是社会主义的特征。“十二五”规划是中国繁荣和发展的蓝图,它将推动中国全民共同富裕,使民生进一步得到保障和改善,有力推动中国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经济地位不断提升

  人民日报驻日本记者 崔寅

  田中修,日本研究中国经济的专家,日中产学官交流机构特别研究员。上世纪90年代曾常驻中国,特别关注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曾多次撰写并出版有关中国5年规划的文章和书籍。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成功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给亚洲以及全球经济增添了不少亮色,也使中国经济的国际地位得到提升。他期待中国经济今后保持稳定、持续、长期的增长。

  谈及中国“十二五”规划,田中表示,对于未来5年的增长目标,中国没有刻意追求两位数的高增长,而是把重点放在改善民生,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并加大力度节能减排等,这是非常值得肯定、极其正确的做法。

  田中认为,中国的“十二五”规划提出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助于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缩小贫富差距,特别是随着农民和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中国国内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提高,而消费的增长有助于进一步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从而使产业结构趋于合理。此外,收入提高也意味着中国人的工资水平提高,伴随的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中国过去那种依靠廉价劳动力生产低品质、低附加值产品的时代终将过去。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中国商品品质将上升。总而言之,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从根本上解决制约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结构性难题。

  田中表示相信,中国将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尽管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很难在短期内建立像日本那样的国民保险体系,但中国可以先完善最低限度的保险,将此覆盖到全体民众,再随着收入的提高、人民生活的富裕,通过民间保险等方式完善保障体系,给人民创造一个安心的生活环境,从而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技术创新自有其道

  人民日报驻加拿大记者 李学江

  陈智琦,加拿大卡尔顿大学经济学系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完全赞同中国政府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中国“十二五”规划的主线,认为坚持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方向非常正确。

  从一个学者的角度,陈智琦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谈了以下想法。

  首先,技术创新并不局限于高技术产业,一般制造业和服务业也有科技进步和创新课题。如纺织服装业是中国的传统行业,也是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很强的行业。诸如纺织服装这样的传统制造业对中国确保就业以及经济发展仍将具有重要意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这些传统制造业的一个重要含义就是,如何通过技术进步和创新来渐进式地摆脱对廉价劳动力的依赖。“十二五”规划的一个主要目标是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而传统制造业面临失去廉价劳动力优势挑战,因此只有在创新上做文章,才能实现经济转型。要继续在国际上保持竞争力,必须在两个方面创新,一是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档次,使产品从低档向高档转移,并树立自己的品牌,以质量和新颖取胜。在未来十几年内,从就业以及出口角度看,中国的传统制造业仍具有发展前景与优势。

  其次,全面提高国民经济的技术进步和创新水平,需要通过市场来调动和充分发挥企业和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正是依靠企业家精神的支撑,美国出现了硅谷的活力。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也指出,推动经济不断创新的主要动力是企业家对高额利润的追求。因此市场对鼓励创新起着很大作用,而政府在这方面发挥最有效的职能就是为创新提供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中国已做了很大努力,并取得长足进展。今后继续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有助于保护国内企业的创新动力。

  第三,在华外资企业对促进中国技术进步和创新的作用值得关注。中国不断加强商标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相信外资会把更先进的技术拿到中国来。现在已经有很多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了研发中心,中国未来将是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与研发中心之一,这是一个历史的必然。因为中国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大学毕业生,拥有庞大的人才资源优势;并且,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确保投资环境越来越好,有助吸引更多的国外高新技术。让技术创新在中国本土进行,能够帮助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本版图片均来自人民图片

来源: 《人民日报》 2011年3月17日 责任编辑: 苏大城
print  close  to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