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成就 世界的福祉

——外国人士热评中国“十二五”蓝图(上)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11-03-16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人民图片

  中国“十二五”蓝图绘就,世界同感中国信心。这信心,从“十一五”巨大成就中升腾而起,伴着“十二五”坚实起步的足音。本报记者采访的外国人士,纷纷赞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高度评价中国和平发展给世界带来福祉,坚信中国未来美好光明。

  跨向更高质量发展

  人民日报驻哈萨克斯坦记者 陈志新

  瓦利汉·图列绍夫,哈萨克斯坦总统基金会下属世界经济政治研究所国际研究中心首任主任,不久前刚刚出版了新著《亚洲之路:21世纪的历史》,着重从文化与文明角度对中国社会全面快速发展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分析,在当地学界引起极大反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图列绍夫畅言中国和平发展之路同中国辉煌发展成就的必然因果,认为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以及和谐世界理念不仅给中国自身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成就,而且深刻改变了世界总体面貌。

  对于中国“十一五”期间的成就,图列绍夫用“印象深刻”来形容。他说,“十一五”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5年,年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实际增速超过1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约一倍。可以说,这样的发展速度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十一五”期间,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但中国经济依然保持高速增长,这与中国果断采取一揽子刺激经济措施有关。扩大内需、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等,使中国在短时间内成功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危害,这充分显示了中国“集体领导、专业化决策”管理模式的高效。经过“十一五”的发展,中国在经济总量上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是中国经济政策取得成功的最好证明。中国经济的成功,可以使中国有充足的资金用于国内建设,同时还可以帮助那些经济发展现状无法满足当地社会需求的国家,这无疑是对世界经济整体发展的巨大贡献。

  图列绍夫认为,下一个5年是中国继续实现自我完善的时期。“十二五”规划的核心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未来,建立工业创新发展机制将是中国经济的重点目标。航空、通信、电子、交通等所有涉及创新的领域都将是中国优先发展的领域。中国在航空航天领域的飞速发展,表明中国拥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图列绍夫特别指出,“绿色发展”是“十二五”期间的重点之一,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是中国对全球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贡献。

  图列绍夫说,中国经济的日益强大为社会各领域发展、改善民生奠定了良好基础。令人称赞的是,中国领导人始终将维护人民利益置于各项政策的首位,始终思考如何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也是中国经济能取得如此成就、改革能够不断深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图列绍夫表示,相信通过“十二五”的发展,中国定将为世界树立一个和谐发展的榜样。

  稳定促进科学发展

  人民日报驻印度尼西亚记者 张慧中

  尤素夫·瓦南迪,印度尼西亚最有影响力的智库战略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创始人之一,亚洲问题研究领域公认的著名学者,印尼主流英文媒体《雅加达邮报》的总裁。瓦南迪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对中国经济发展赞誉有加。

  瓦南迪说,美国、欧洲、日本因国际金融危机而进入一个不稳定状态,但中国经济仍然保持稳定。当今世界,中国经济就“像怒海中唯一安全的岛屿”,当其他国家深陷危机之时,却稳稳地屹立着。而中国对世界经济作出的最大贡献,就是保持自身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世界各国与中国做生意,从中国进口商品,出口商品到中国,这本身就给世界提供了诸多机遇。

  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谈及此,瓦南迪显得非常感慨。他说,第一次到中国是在1986年,那时他应邀去北京参加会议,看到的北京几乎还没有多少出租车。“不像现在,满街都是汽车”。由于亟待建设,当时的北京随处可见垒起的砖头堆。“后来,中国在改革开放的政策下日益发展壮大”。

  瓦南迪说,尽管自己是一个华人,但从小上的是荷兰人的天主教学校,对中国知之甚少,直到成年后才对中国有所认知。“但我非常尊敬和热爱中国,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政府为人民想得很多,也做得很多。你们的政府为人民解决了吃饭问题、穿衣问题,这对一个人口占世界近1/4的国家来说,是非常不易的”。

  瓦南迪说,当然,中国经济面临一些内部问题和挑战,比如通货膨胀、贫富差距等,这些问题涉及到社会能否和谐发展,需要妥善处理。中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提升国内购买力水平,让经济向着更加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努力,这是解决诸多内部问题的非常关键的设想。中国正试图改变经济的发展结构,相信未来5—10年内,中国经济将继续得到稳定发展。

  瓦南迪最后表示,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后,双方都从中获益匪浅,出现了一个互利共赢的局面。他愿用毕生精力,为推动印尼—中国、东盟—中国各方面关系不断向前发展尽其所能。

  突显前瞻性针对性

  人民日报驻西班牙记者 丁大伟

  马埃斯特洛,西班牙中国问题专家。

  埃斯特万,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马埃斯特洛认为,近两年来,尽管世界经济遭受金融危机冲击,但中国经济的表现依然坚挺,保持了强劲的持续增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稳步前进。埃斯特万则表示,疾风知劲草,在世界经济遭遇危机之时,中国经济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世界瞩目的快速发展,显示了巨大的活力和抗压能力。

  两位学者高度肯定中国“十二五”规划。马埃斯特洛表示,这个规划立足现实,正是中国政府一贯坚持的扎实的严谨作风的体现。规划的前瞻性和针对性都很强,将成为中国未来5年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主线。未来5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且这种发展将不仅体现在量上,而且体现在质上。

  两位学者都注意到“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认为这是非常正确的。

  马埃斯特洛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出体现了中国政府对现实情况的清晰把握。中国政府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做法非常及时。农村人口仍然占中国人口的大部分,农村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扩大内需,而且有利于解决中国农村和城市二元结构问题,最终促进中国社会整体的科学协调发展。埃斯特万说,扩大内需是非常成功的策略,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内需增长,有助于降低中国经济发展对出口的依赖,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埃斯特万认为,未来的关键是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方式将规划很好地执行下去,以达到预期效果。总体而言,“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美好。

  埃斯特万指出,中国经济的发展给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带来了福祉。首先,数以亿计的中国人民受益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得以脱贫致富,这对于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件好事;其次,“中国制造”给全世界的消费者提供了更为经济实惠的产品和生活方式,意义非凡;第三,许多发展中国家通过向中国出口原材料参与到世界产业链,给这些国家提供了增收机会。

  在谈到中国政府努力改善民生问题的做法时,马埃斯特洛认为,中国政府在消除贫困等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并且取得了显著成就。相信在未来5年内通过“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各类社会保障制度还将进一步建立和健全。

  西方当有“中国意识”

  人民日报驻英国记者 李文云

  斯蒂文·佩里,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现任主席。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旗下汇聚了英国各行各业的精英,始终关注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脚步,努力推动英中贸易合作稳步向前,长期以来为英中友好关系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佩里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做出重大贡献。今后的中国,将在世界许多领域领先,“我们将进入‘中国老师’、‘中国榜样’时代”。

  谈及中国的“十二五”规划,佩里表示,这是独具中国特色的远景政策。中国政府制订5年计划已延续了半个多世纪,是严谨精细的国策,是可靠的政策导向来源。“十二五”规划反映了中国宏观政策规划方向,体现了政策的连续性。

  佩里认为,“十二五”规划使中国能够从自身的真实国情出发,来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期间,中国面临的挑战是严峻的,但中国政府的政策也是强有力的,将能保障中国在新的内需拉动型经济中实现增长。尽管国际经济和金融危机的影响尚难研判,但中国经济受到影响的范围在缩小。

  佩里对中国有相当了解。他说,中国在历史上曾长期是世界最大经济体,在文化与科学技术领域也都曾长期是世界领先国家,对世界的科技文明总量做出过巨大贡献。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更内敛、更关注自身的发展,关注睦邻友好。未来,中国如何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处理与国际体系的关系,则是日益重要的课题。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毋庸置疑,但中国如何定位自己,如何看待外部世界,如何处理与世界的关系仍值得深思。人们越来越关注探究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中国作出的抉择,将在今后数十年、数百年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佩里认为,中国的发展让世界从中国自身以及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两个层面加强了“中国意识”。对于西方来说,当务之急是理解当今中国,并形成一个有助于中国发展,对中国、对世界都有利的对华政策。而目前西方各国在对华政策上,已经浪费了太多时间,西方需要认真思考、快速行动。中国的未来政策会考虑西方,但中国首先会考虑本国问题,也会考虑整个世界,同时不会忘记其他发展中国家,因而西方必须迅速形成理智的对华政策,现在已到了西方“只争朝夕”的时候了。

  为“走出去”创造条件

  人民日报驻比利时记者 孙天仁

  德福雷恩,比利时圣路易斯大学欧洲研究所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措施是成功的,快速实施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效果很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德福雷恩认为,遭受国际金融危机打击的欧美企业最渴望进入中国市场——人们看重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及中国人的消费能力。可以说,中国经济保持增长必然拉动国际市场需求,对世界经济复苏十分重要。

  德福雷恩高度评价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努力实现让最广大民众享受改革成果。他认为,中国经济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企业的发展能力。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与国际知名跨国企业竞争,中国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会不断提升。中国政府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现在自主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而创新能力则决定了企业的成功与否。

  德福雷恩认为,中国企业将在“十二五”时期面对巨大的机遇。他说,中国是个开放的市场,世界众多知名跨国企业在中国投资,中国企业与这些跨国公司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已然相对充分,中国政府鼓励并支持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中国政府“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适时调整外向型经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些都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创造了比较好的条件。

  德福雷恩十分看重中国担当的国际角色,积极评价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中发挥作用。他同时认为,中国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从长远来看,中国将成为东亚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

  未来5年成功可待

  人民日报记者 马剑

  马德克,罗尔斯·罗伊斯公司东北亚地区总裁,结缘中国35年的英国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马德克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感触良多,尤其感念中国的发展给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带来的机遇。

  马德克表示,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政府果断地采取措施恢复资金流动,促使经济发展回到正轨,确保了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平稳发展态势,也为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

  马德克说,罗尔斯·罗伊斯公司期待着中国“十二五”的开启。“十二五”规划重点强调的几个经济领域都有利于该公司发挥其核心技术及优势,例如民用航空、船舶、能源和核能等领域。中国继续全力推动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扩大基建投入,将有助于中国在上述民航、船舶、能源和核能等领域蓬勃发展,并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该公司还获得了“令人鼓舞的亮点”,这就是中国对宽体式飞机的需求将上升。“为宽体式飞机提供动力是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一大技术优势。我们热切希望能够在‘十二五’期间为促进中国民航业的发展做出贡献。”马德克充满期待。

  “我们观察到了中国政府近年来致力于为人民打造一个稳定的社会保障体系,尤其在医疗保险和退休金政策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马德克说,放眼未来,国际社会普遍相信“十二五”规划能确保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未来5年的成功,取得累累硕果,并将为全世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机遇。

来源: 《人民日报》 2011年3月16日 责任编辑: 苏大城
print  close  to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