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奏响“三农”全面发展新号角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11-03-07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十二五”,奏响“三农”全面发展新号角——专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供销总社原党组书记、理事会原副主任周声涛

  新华网北京3月7日电(记者张辛欣)“米袋子”更满了,“菜篮子”更丰富了,农民的“钱袋子”更鼓了。过去的五年,是我国“三农”发展的黄金时期之一。站在新起点上,面临自然灾害频发、国际农产品市场剧烈波动等多重挑战,农业农村经济怎么发展,如何将好的形势保持下去?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供销总社原党组书记、理事会原副主任周声涛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这位情系“三农”的老专家就“十二五”期间“三农”热点问题答疑解惑。

  农业稳则天下安 重视“三农”怎样都不为过

  记者:“十二五”规划草案中提到,未来五年,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此您怎么看?

  周声涛:“十一五”期间,我国“三农”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首先归功于中央进一步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始终强调“三农”工作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大对“三

  农”的投入,推出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加快农村公共服务事业建设等,才使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五年增长超过6%,粮食产量实现连续四年过万亿斤。也正是由于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才保证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农业稳则天下安,农业兴促百业兴。农业的基础地位决定我们对“三农”工作不能有丝毫的松懈。我国的农业发展基础比较脆弱,农民持续增收缺乏长效机制。尽管我国已经进入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阶段,但仍有相当一些地方走的仍是农村支持城市的路子,征用农村土地的补偿主要还是用于经营城市。

  “十二五”期间,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更加重视“三农”问题,把中央的精神和政策贯彻落实到行动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紧守耕地防线 不能奢想13亿人的嘴巴系在粮食进口上

  记者:“十二五”规划草案中提到,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七连增”后,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将如何突破?

  周声涛:以世界上7%的耕地承担着养活世界上22%人口的重任,人多地少的国情使得粮食安全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华民族。“三农”问题,特别是粮食安全关系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败,不能奢想13亿人的嘴巴系在粮食进口上。

  好好算一下,我国农产品的缺口已经很大了。比如国产大豆对于食用油市场的定价权早已经丧失殆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进口大豆在国内的食用油市场呼风唤雨。

  保护农用地实在是当务之急,工业化、城镇化要搞,但更要强调保护耕地的重要性。如果耕地面积不能确保,粮食安全就真令人担忧了。

  加强水利建设 不能只是亡羊补牢

  记者:大兴水利强基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及“十二五规划草案”中,都前所未有地将水利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对此您怎么看?

  周声涛:水之利,利在农业生产,利在经济建设,利在环境改善,利在民生福祉。就农业而言,水利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国水利建设仍面临“基础脆弱、欠账太多、全面吃紧”的严峻形势。去年的西南大旱,今年的华北大旱,已经敲响了警钟。四川是天府之国,都江堰功不可没,但也不得不面对有效灌溉面积不足的现实。大旱临头才想到打井,是亡羊补牢,但更要未雨绸缪。

  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商品粮产区的中心从南方转移到北方,但由于农田水利建设滞后,给粮食安全埋下隐患。加强水利建设,为农业生产提供足够水源,对确保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我相信,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的实施和财政的巨大投入,我国水利建设的面貌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搞好现代农业,首先要为农民做好社会化服务

  记者: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您认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最关键的是什么?

  周声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就是为了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

  当前,强调生产多些,对流通重视得不够,对社会化服务重视得不够。随着实际情况的不断变化,在家庭联产承包作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我们根据农民意愿,注意整合,搞适度规模经营,但不论是家庭承包,还是规模经营,都对农业社会化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老人妇女在家种地,不搞好社会化服务,农业增产确实很难。

  我们要为农民提供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比如,农资经营网络,不仅为农民提供质优价廉的化肥农药,杜绝假冒伪劣进入市场,还要提供种子、测土施肥、配方用药、技术推广等服务。

  在做好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的同时,还要帮助农民把生产出来的东西卖出去、卖出好价钱。把千家万户的农民组织起来,进入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发展专业合作社,改变分散经营的农民在市场中的弱势地位,龙头企业和农户对接,地头与超市、餐桌对接,不断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进而实现农民增收。

  做好民生答卷,为农民解决后顾之忧

  记者:“十二五”时期,如何更好地保护农民利益?

  周声涛:近年来,中央持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发放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通过农村税费改革实现了对农民多予少取、甚至不取,乃至补贴。

  同样,做好农村民生,为农民解决消费的后顾之忧至关重要。要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搞好农村义务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等工作,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切实保护他们的利益。

  未来五年,我们对“三农”工作不能有丝毫松懈,还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来源: 新华网2011年3月7日 责任编辑: 陈丰
print  close  top
相关文章